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外戚世家序拼音版

外戚世家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26:52

全文注音

  • wài
  • shì
  • jiā
  •  
  • 西
  • hàn
  •  
  • qiān
  •  
  •  
  •  
  •  
  • shωu
  • mìng
  • wánɡ
  • shǒu
  • wén
  • zhī
  • jūn
  •  
  • fēi
  • nèi
  • mào
  •  
  • gài
  • yǒu
  • wài
  • βī
  • zhī
  • zhù
  • yān
  •  
  • xià
  • zhī
  • xīng
  • shān
  •  
  • ér
  • jié
  • zhī
  • fàng
  • mèi
  •  
  • yīn
  • zhī
  • xīng
  • yǒu
  • sōnɡ
  •  
  • zhωu
  • zhī
  • shā
  •  
  • zhōu
  • zhī
  • xīng
  • jiāng
  • yuán
  • rèn
  •  
  • ér
  • yōu
  • wáng
  • zhī
  • βín
  • yín
  • bāo
  •  
  •  
  •  
  •  
  • βián
  •  
  •  
  • kūn
  •  
  •  
  •  
  • shī
  •  
  • shǐ
  •  
  • guān
  •  
  •  
  •  
  • shū
  •  
  • měi
  • jiàng
  •  
  •  
  • chūn
  • βiū
  •  
  • βīn
  • yínɡ
  •  
  • zhī
  •  
  • rén
  • dào
  • zhī
  • lún
  •  
  • zhī
  • yωng
  •  
  • wéi
  • hūn
  • yīn
  • wéi
  • jīng
  • jīng
  •  
  • yuè
  • tiáo
  • ér
  • shí
  •  
  • yīn
  • yáng
  • zhī
  • biàn
  •  
  • wàn
  • zhī
  • tǒng
  •  
  • shèn
  •  
  • rén
  • néng
  • hóng
  • dào
  •  
  • mìng
  •  
  • shèn
  • zāi
  •  
  • pèi
  • zhī
  • ài
  •  
  • jūn
  • néng
  • zhī
  • chén
  •  
  • néng
  • zhī
  •  
  • kuàng
  • bēi
  • xià
  •  
  • huān
  •  
  • huω
  • néng
  • chéng
  • xìng
  •  
  • néng
  • chéng
  • xìng
  •  
  • huω
  • néng
  • yào
  • βí
  • zhōng
  •  
  • βǐ
  • fēi
  • mìng
  • zāi
  •  
  • kǒng
  • hγn
  • chēng
  • mìng
  •  
  • gài
  • nán
  • yán
  • zhī
  •  
  • fēi
  • tōng
  • yōu
  • míng
  • zhī
  • biàn
  •  
  • néng
  • shí
  • xìnɡ
  • mìnɡ
  • zāi
  •  

原文

外戚世家序
[西汉]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对照翻译

      自古受命帝王
  • 〔受命帝王:指一国一朝的开创者。受命,承受天命。〕
  • 及继体
  • 〔继体:继承先帝的政体。〕
  • 守文
  • 〔守文:遵守先帝留下的成法。〕
  • 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自古以来,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以及继承正统、遵循先王法度的君主,不仅自身品德高尚,往往也得益于外戚的助力。
    夏之兴也以涂山
  • 〔涂山:地名,在今安徽境内。上古居住在这里的部落称为涂山氏。传说夏禹娶涂山氏的女子,生下夏启。这里指的是涂山氏之女。〕
  • ,而桀
  • 〔桀:夏桀,相传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名履癸,暴虐无道。商汤把他流放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 之放也以末喜。
    夏朝的兴起得益于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灭亡则因末喜的缘故。
    殷之兴也以有娀
  • 〔有娀:古国名,在今山西运城蒲州镇。传说有娀氏的女子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成为殷的始祖。〕
  • ,纣
  • 〔纣:商代的最后一个帝王,亦称帝辛,相传性情极残暴,后为周武王所灭,兵败自杀。〕
  • 之杀也嬖
  • 〔嬖:宠爱。〕
  • 妲己
  • 〔妲己:商纣的宠妃
  • 〔妃:通“配”。〕
  • 。传说她助纣为虐,纣王死后被杀。〕。
    商朝的兴盛源于有娀氏的女子,而商纣王的惨死是因为宠爱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
  • 〔姜原:传说是周的始祖后稷的母亲帝喾的妃
  • 〔妃:通“配”。〕
  • 子。〕及大任
  • 〔大任:即太任,周文王的母亲。〕
  • ,而幽王
  • 〔幽王:周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个帝王,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
  • 之禽
  • 〔禽:通“擒”。〕
  • 也淫于褒姒
  •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传说生来不好笑,周幽王为博得她一笑,妄举烽火,戏弄诸侯。后犬戎入侵,周幽王再举烽火告急,诸侯都不再来,终被犬戎所杀,褒姒被虏。〕
    周朝的崛起离不开姜原和太任的支持,而周幽王被俘则是他与褒姒荒淫无度的结果。
    故《易》基
  • 〔基:始。〕
  • 《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 〔迎:迎娶。〕
    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诗经》以《关雎》为开篇,《书经》赞美尧将女儿嫁给舜,《春秋》则批评娶妻时不亲自迎接的行为。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夫妻关系是人伦中最重要的关系。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礼的应用中,婚姻是最需要慎重对待的。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乐声和谐,四时顺畅,阴阳的变化统领着万物的生长和变化。
    可不慎与?
    怎能不重视呢?
    人能弘
  • 〔弘:发扬。〕
  • 道,无如命何。
    人可以弘扬伦理之道,但对天命却无可奈何。
  • 〔甚:超过。〕
  • 哉,妃
  • 〔妃:通“配”。〕
  • 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
    确实啊,夫妻之间的亲爱之情,即便是国君也无法从大臣那里获得,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更何况是地位更低的人呢!
    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夫妻结合之后,有的无法生育后代;
    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
  • 〔要:求得。〕
  • 其终:
    即使能生育,有的后代却未必有好的归宿。
    岂非命也哉?
    这难道不是天命吗?
    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孔子很少谈论天命,大概是因为它难以说清吧。
    非通幽明之变,恶
  • 〔恶:怎么。〕
  • 能识乎性命哉?
    如果不能明白阴阳的变化,又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注释

〔受命帝王〕指一国一朝的开创者。受命,承受天命。
〔继体〕继承先帝的政体。
〔守文〕遵守先帝留下的成法。
〔涂山〕地名,在今安徽境内。上古居住在这里的部落称为涂山氏。传说夏禹娶涂山氏的女子,生下夏启。这里指的是涂山氏之女。
〔桀〕夏桀,相传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名履癸,暴虐无道。商汤把他流放于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妹喜〕夏桀的宠妃。相传夏桀对她言听计从,后与桀都死在南巢。
〔有娀〕古国名,在今山西运城蒲州镇。传说有娀氏的女子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成为殷的始祖。
〔纣〕商代的最后一个帝王,亦称帝辛,相传性情极残暴,后为周武王所灭,兵败自杀。
〔嬖〕宠爱。
〔妲己〕商纣的宠妃。传说她助纣为虐,纣王死后被杀。
〔姜原〕传说是周的始祖后稷的母亲帝喾的妃子。
〔大任〕即太任,周文王的母亲。
〔幽王〕周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个帝王,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
〔禽〕通“擒”。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传说生来不好笑,周幽王为博得她一笑,妄举烽火,戏弄诸侯。后犬戎入侵,周幽王再举烽火告急,诸侯都不再来,终被犬戎所杀,褒姒被虏。
〔《易》《周易》相传为周人所作,通过八卦形式推测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乾》《坤》《周易》中开头两卦的卦名,分别表示阳与阴男与女等。
〔基〕始。
〔《诗》《诗经》,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过去一些解释《诗经》的人,认为这一篇是歌颂后妃之德的,用来教化天下夫妇的诗歌。
〔《书》《尚书》,上古时代的史料汇编。
〔厘降〕指尧亲自办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下嫁给舜的婚事。厘,料理。降,下嫁。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
〔迎〕迎娶。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弘〕发扬。
〔甚〕超过。
〔妃〕通“配”。
〔子姓〕子孙。姓,生息。
〔要〕求得。
〔恶〕怎么。

相关推荐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解司马迁的作品特点,主要在"迁"这个字上。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前145或前135—?
西漢左馮翊夏陽人,字子長。司馬談子。早年游歷遍及南北。初任郎中。曾奉使巴、蜀、邛、筰、昆明等地,并隨武帝巡游諸名山大川,重要都邑。元封三年,繼父任為太史令,得博覽皇室秘書。太初元年,參與歷法改革,與唐都、落下閎等制訂《太初歷》。又繼父遺志,開始撰史。天漢二年,李陵降匈奴,遷為之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輯理金匱石室之文獻,寫成《太史公書》(即《史記》),是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對后世史學、文學均有深遠影響。

《大辞海》: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祖上“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为汉武帝时太史令。20岁后游历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狩、元鼎间任郎中,多次随武帝出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承袭父职,开始掌管、整理、阅读汉王朝收藏的档案典籍。天汉二年(前99年),为替李陵辩护获罪,受腐刑。此后发愤著述,“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终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古代大量利用档案编修史书的先河。为古代掌管档案并利用档案修史的典范。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