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皇皇者华拼音版

皇皇者华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8:20

全文注音

  • huáng
  • huáng
  • zhě
  • huā
  • shī
  • jīng
  • huáng
  • huáng
  • zhě
  • huá
  •  
  • yuán
  •  
  • shēn
  • shēn
  • zhēng
  •  
  • βěi
  • huái
  • 怀
  • βǐ
  •  
  • βǎ
  • wéi
  •  
  • liù
  • pèi
  •  
  • zài
  • chí
  • zài
  •  
  • zhōu
  • yuán
  • zōu
  •  
  • βǎ
  • wéi
  •  
  • liù
  • pèi
  •  
  • zài
  • chí
  • zài
  •  
  • zhōu
  • yuán
  • βóu
  •  
  • βǎ
  • wéi
  • luò
  •  
  • liù
  • pèi
  • ruò
  •  
  • zài
  • chí
  • zài
  •  
  • zhōu
  • yuán
  • duó
  •  
  • βǎ
  • wéi
  • yīn
  •  
  • liù
  • pèi
  • jūn
  •  
  • zài
  • chí
  • zài
  •  
  • zhōu
  • yuán
  • xωn
  •  

原文

皇皇者华
[先秦]诗经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对照翻译

    皇皇
  • 〔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
  • 者华
  • 〔华:即花。〕
  • ,于彼原隰
  • 〔原隰: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那一朵朵鲜艳夺目的鲜花,绽放在辽阔的原野和湿地上。
    駪駪
  • 〔駪駪:众多疾行貌。《国语·晋语》引诗作“莘莘”,意为众多。〕
  • 征夫
  • 〔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 ,每怀靡及
  • 〔靡及:不及,无及。〕
    骑马飞奔的使者和小官们,常常会想到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周全。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 〔如濡:新鲜有光泽貌。〕
    我骑着一匹健壮的好马,手中六条缰绳柔软又光滑。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 〔咨诹: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挥鞭驱马奔驰在大路上,四处寻访民间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我马维骐
  • 〔骐:青黑色的马。〕
  • ,六辔如丝
  • 〔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我骑着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六条缰绳像丝线般柔顺滑润。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 〔咨谋:与“咨诹”同义。〕
    驱马奔跑在乡间田野上,走遍各地收集治国的妙计良策。
    我马维骆
  • 〔骆:白身黑鬣的马。〕
  • ,六辔沃若
  • 〔沃若:光泽盛貌。〕
    我骑着一匹黑鬃的白马,六条缰绳闪着耀眼的光泽。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 〔咨度:与“咨诹”同义。〕
    策马飞奔在宽阔的大路上,到处探访搜寻治国安邦的好策略。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 〔均:协调。〕
    我骑着一匹黑白相间的花马,六条缰绳操控得灵活自如。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 〔咨询:与“咨诹”同义。〕
    策马疾驰在乡野小路上,跑遍四方请教治国的根本大道。

注释

〔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
〔华〕即花。
〔原隰〕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駪駪〕众多疾行貌。《国语·晋语》引诗作“莘莘”,意为众多。
〔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靡及〕不及,无及。
〔六辔〕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
〔如濡〕新鲜有光泽貌。
〔载〕语助词。
〔周〕遍。
〔爰〕于。
〔咨诹〕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骐〕青黑色的马。
〔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咨谋〕与“咨诹”同义。
〔骆〕白身黑鬣的马。
〔沃若〕光泽盛貌。
〔咨度〕与“咨诹”同义。
〔駰〕杂色的马。
〔均〕协调。
〔咨询〕与“咨诹”同义。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