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骍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
〔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胥〕相。
〔远〕疏远。
〔胥〕皆。
〔然〕这样。
〔教〕教导。
〔效〕仿效,效法。
〔令〕善。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
〔裕〕宽大。
〔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瘉〕病,此指残害。
〔亡〕通“忘”。
〔饇〕饱。
〔孔〕恰如其分。
〔猱〕猿类,善攀援。
〔涂〕泥土。
〔附〕沾着。
〔徽〕美。
〔猷〕道。
〔与〕从,属,依附。
〔瀌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晛〕日气。
〔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式〕用,因也。
〔娄〕借为“屡”。
〔浮浮〕与“瀌瀌”义同。
〔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