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闲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国风。
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王审知主闽,知他才华出众聘为八闽署、馆、驿巡官,后迁建州判官。不久,授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诗集十卷皆佚。《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其诗多寄情山水,表现超脱凡尘的思想。代表作如《游九鲤湖》、《题兴化高田院桥亭》等。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856—930)一作士良,误。原名昌士,字君梦,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景福二年,献诗五百篇,授国子四门学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复元年,弃官归隐。后梁贞明元年,始赴闽王审知辟命,历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掌书记﹑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一○卷﹑《中垒集》五卷﹑诗集一○卷皆佚。《全唐诗》卷七二六录存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四补诗二首。生平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四﹑《仙溪志》卷四﹑《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十国春秋》卷九五本传。(吴在庆)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国文学大辞典》:唐代诗人。初名昌士,字君梦。仙游(今属福建)人。唐懿宗咸通年间累试进士不第。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500篇,受到赏识,敕授补阙,以布衣而一旦升官,为时人所钦羡。历任康、恩2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后梁贞明元年(915),被任为左散骑常侍。郑良士为人沉厚寡言,有长者之风,博学能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10卷,但未能流传至今。《全唐诗》卷726存其诗3首。作者:童嘉新,朱玉麒。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63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名或作士良。五代時仙游人,字君夢,初名昌士。累試進士不第,唐昭宗景福二年自表獻詩五百余篇,敕授國子四門博士,累遷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棄官歸隱于白崖山。后梁末帝貞明元年,應王審知辟命,起仕閩為左散騎常侍。有《白崖集》、《中壘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856—930
《全唐詩》小傳云“一作士良”,誤。原名昌士,字君夢,仙游(今屬福建)人。懿宗咸通中,屢舉進士不第。昭宗景福二年(893)獻詩500篇,授國子四門學士。歷補闕,累遷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復元年(901),棄官歸隱。后梁貞明元年(915),始赴閩王審知辟命,歷建州判官、威武軍節度掌書記、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為人沉厚寡言,梁太祖稱其為長者。事跡散見《仙溪志》卷四、《新唐書·藝文志四》、《唐才子傳》卷一〇、《十國春秋》本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白巖集》10卷,又《中壘集》10卷,均已佚。《全唐詩》存詩3首,《全唐詩續拾》補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