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勋,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崛起。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於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有抱关之怨。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
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何者?直绳则亏恩丧旧,挠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蔽未远。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建武之世,侯者百馀,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馀并优以宽科,全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於後。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郭伋亦议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钧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於南宫?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1中兴,谓汉有王莽篡位,后光武复兴,为中兴也。天有二十八宿,将以辅君洽化者也。
2.《左氏传》寺人披曰: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又曰:齐桓,卫姬之子,有宠於僖公,有鲍叔牙、隰朋以为辅佐。又曰:晋蒐于被庐,命赵衰为卿,让於先轸。杜预曰:先轸,晋下军之佐原轸也。
3司马相如《封禅书》曰:因杂缙绅先生之略术。臣瓒曰:缙,赤色。绅,大带也。
4《礼记》曰:大人世及以为礼。《汉书》曰: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王仲翁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
5范晔《后汉书》曰:冠恂,字子翼,封雍奴侯,邑万户,为执金吾。邓禹,字仲华,为大司徒,封高密侯,食邑四县。耿弇,字伯昭,封好畤侯,食二县,以列侯奉朝请。贾复,字君文,封胶东侯,食六县,以列侯加位特进。蔡邕《独断》曰: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下。孟康《汉书注》曰:律,春曰朝,秋曰请。
6《汉书》曰:上望见诸将,往往数人偶语。上曰:此何语?张良曰:此谋反耳。陛下起布衣,与此属取天下,已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诛者皆平生仇怨,故相聚谋反耳。范晔《后汉书》曰:光武以郭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帝纳之。又曰:郑兴,字少赣,河南人,徵为太中大夫。上疏曰: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
7范晔《后汉书》曰:王常,字颜卿,颍川人,封山桑侯,拜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又曰:李通,字次元,南阳人,封固始侯,拜大司空。又曰:窦融,字周公,扶风人,封安丰侯,为卫尉。又曰: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为密令。世祖即位,以茂为太傅。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98—445
南朝宋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字蔚宗。范泰子。少好學,善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初為彭城王劉義康冠軍參軍。後為檀道濟司馬,隨軍北征,遷尚書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觸犯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取諸家而作《后漢書》。十七年,義康以專權被黜,曄遷左衛將軍,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義康事,被殺。獄中作《與諸甥侄書》,述所撰《后漢書》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