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都阃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以车为户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下杀上,谓之弑;上伐下,谓之征。
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为君泄恨,曰敌忾;为国救难,曰勤王。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汉冯异当论功,独立大树下,不夸己绩;汉文帝尝劳军,亲幸细柳营,按辔徐行。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羞与哙等伍,韩信降作淮阴;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卫青为牧猪之奴,樊会为屠狗之辈。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总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自古英雄,难以枚举;欲详将略,须读武经。
《书》曰桓桓武士,《诗》云矫矫虎臣。黄骢少年,登先陷阵;白马长史,殿后摧锋。天子遣赵将军,真得御边之策;路人问霍去病,速收绝漠之勋。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卫将军一举而朔庭空,仗剑洗刘家日月;薛总管三箭而天山定,弯弓造李氏乾坤。
韩信用木罂渡军,机谋叵测;田单以火牛出阵,势焰莫当。太史慈乃猿臂英雄,班定远实虎头豪杰。力能迈众,敬德避矟而复夺矟;胆略过人,张辽出阵而复入阵。狄天使可例云长,高敖曹堪比项籍。紫髯会稽,振耀吴军武烈;黄须骁骑,奋扬曹氏威声。
鸦军雷军雁子军,鬼神褫魄;飞将锐将熊虎将,草木知名。圻父王之爪牙,《诗》旨真可味也;将军国之心膂,人言其不谬乎。
韩柳欧苏: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起翦颇牧:指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
胸中具数万甲兵:北宋名臣范仲淹能文能武,在镇守延州抗拒西夏时,被西夏人称为“腹中自有数万甲兵”。
孙膑: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孙膑兵法》。吴起:战国时魏国军事家,善于带兵,著有《吴子兵法》。穰苴:战国时齐国军事家,著有《司马法》。尉缭:战国时魏国军事家,著有《尉缭子》。
《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传说为周朝姜尚所著,但一般认为是后人托姜尚之名所著,作者已不可考,大约书成于战国时代。《三略》: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又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三千八百余字。相传其源出于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授予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时无名氏作品。
韩信将兵:汉高祖刘邦曾与韩信谈论带兵打仗之事,韩信说刘邦最多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带兵则是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秦国攻赵,毛遂自荐随赵平原君去楚国搬救兵,游说楚王时,毛遂按剑上前,说服楚王出兵。事后,毛遂讥平原君其他随从为碌碌无为之辈。
干城:干指盾牌,城指城墙,都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因此用做大将的代称。武弁:武士戴的头巾,也代指武士。
都阃:都司的俗称。明代都指挥使司为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简称都司。
辕门:用车辕围出的营门。古代君王在外扎营时,用两车车辕相对作门,因此称辕门。露布:北朝魏时,檄文和捷报都写在布上,不用封口,因此露布又为檄文、捷报的代称。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率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退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赶来了。
冯异: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每当其他大将坐在一起评论功劳时,冯异就退避一旁,立在大树下,因此被人称为大树将军。细柳营:汉文帝时,刘礼驻守灞上,徐厉驻守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文帝去各军慰劳,到灞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驰而入,但去细柳军营,守营兵士却不让他入内。兵士通报周亚夫之后,放文帝一行进营,并叮嘱他们不可在军营中驾马快跑,于是文帝只好按辔徐行。周亚夫军纪严明,防守谨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灞上、棘门军不过是儿戏。见《汉书·周亚夫传》。后以“细柳营”称誉纪律严明的军营。
苻坚自夸:前秦苻坚出兵东晋前,号称自己兵力有百万之众,投鞭于江,足以断流。结果为东晋所败。脱颖:赵平原君要带二十人去楚国当说客,找了十九人,还差一人,于是毛遂自荐,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就像是锥子放在布袋中,末尖马上可以看见,而先生在我这里三年,还没有听说你做了什么事情。”毛遂说:“那现在请让臣处于布袋中吧。如果早让臣处于布袋中,早就脱颖而出了。”颖,本义指禾穗的末尖,这里指锥子的末尖。
羞与哙等伍: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刘邦忌惮其势盛,找借口降其为淮阴侯。一次韩信到樊哙那里,樊哙自称臣子,并用王的礼节迎送他。韩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无面见江东:项羽曾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作战,后来兵败乌江,乌江亭长请他渡江,项羽不肯,说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
胯下之辱:韩信少年时喜欢佩剑,淮阴有个年轻的无赖屠夫当众侮辱他说:“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韩信看了他很久,就从胯下钻过,众人都笑韩信怯懦。进履:张良行刺秦始皇不成,逃亡下邳。一日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他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扔到桥下去,让张良去捡。张良感到惊愕,强忍怒气,把鞋捡上来,跪着送到老人跟前。老头把脚伸出来,让张良帮他穿上鞋,张良照做,老人说:“孺子可教矣!”于是授《太公兵法》与张良,使其辅佐刘邦,灭秦建汉,成就大业。
求士莫求全:战国时,子思曾向卫侯推荐苟变为将,说他可以指挥五百辆战车。卫侯认为苟变为吏时曾吃过百姓两枚鸡蛋,不可重用。子思就说:“圣人官人,如大匠之用木,取所长,弃其短。君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乎?”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思,任苟变为将。
《武经》:即《武经七书》,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书亦叫《成语考》,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邱浚)。至清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字梧冈)作了增补注释,并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