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兰陵王·柳拼音版

兰陵王·柳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4 22:11:48

全文注音

  • lán
  • líng
  • wáng
  • ·
  • ·
  • liǔ
  •  
  • běi
  • sòng
  •  
  • zhōu
  • bāng
  • yàn
  •  
  •  
  •  
  •  
  • liǔ
  • yγn
  • βhí
  •  
  • yān
  • nòng
  •  
  • suí
  • shàng
  •  
  • céng
  • jiàn
  • fān
  •  
  • shuǐ
  • piāo
  • mián
  • sòng
  • xíng
  •  
  • dēng
  • lín
  • wàng
  • guó
  •  
  • shuí
  • shí
  •  
  • jγng
  • huá
  • juàn
  •  
  • cháng
  • tíng
  •  
  • nián
  • suì
  • lái
  •  
  • yγng
  • βhé
  • róu
  • tiáo
  • guò
  • qiān
  • chǐ
  •  
  •  
  •  
  •  
  •  
  • xián
  • xún
  • jiω
  • βōng
  •  
  • yòu
  • jiǔ
  • chèn
  • āi
  • xián
  •  
  • dēng
  • βhào
  •  
  • huā
  • huǒ
  • cuγ
  • hán
  • shí
  •  
  • chóu
  • jiàn
  • fēng
  • kuài
  •  
  • bàn
  • gāo
  • nuǎn
  •  
  • huí
  • tóu
  • tiáo
  • biàn
  • 便
  • shω
  • 驿
  •  
  • wàng
  • rén
  • βài
  • tiān
  • běi
  •  
  •  
  •  
  •  
  •  
  •  
  • hèn
  • duγ
  •  
  • jiàn
  • bié
  • yíng
  • huí
  •  
  • jγn
  • hòu
  • cén
  •  
  • xié
  • yáng
  • rǎn
  • rǎn
  • chūn
  •  
  • niàn
  • yuè
  • xiè
  • xié
  • shǒu
  •  
  • qiáo
  • wén
  •  
  • chén
  • qián
  • shì
  •  
  • mèng
  •  
  • lèi
  • àn
  •  

原文

兰陵王·柳
[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对照翻译

      柳阴直
  •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正午时分,柳荫笔直地洒下。
  • 〔烟:薄雾。〕
  • 里丝丝弄
  • 〔弄:飘拂。〕
  •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雾气弥漫中,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曳。
    隋堤
  •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 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
  •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 送行色
  •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在那古老的隋堤上,曾多少次目睹柳絮纷飞,为匆匆离去的人送行。
    登临望故国
  • 〔故国:指故乡。〕
    每次我都会登上高台,遥望故乡的方向。
    谁识。
    杭州远在重重山水之外。
    京华倦客
  •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旅居京城的日子让我感到厌倦,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苦楚呢?
    长亭
  •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 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
  • 〔柔条:柳枝。〕
  • 过千尺
  •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在这通往远方的十里长亭路上,我折下的柳条已数以千计,却总是年复一年地为他人送别。
      闲寻旧踪迹
  •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趁着闲暇时光,我来到郊外,本想追寻旧日的足迹,不料又赶上一场为朋友饯行的宴席。
  • 〔又:又逢。〕
  • 酒趁
  • 〔趁:逐,追随。〕
  • 哀弦
  • 〔哀弦:哀怨的乐声。〕
  •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 ,灯照离席
  • 〔离席:饯别的宴会。〕
    华灯璀璨,我举起酒杯,哀怨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驿站旁的梨花已然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即将来临,人们将采集榆柳之薪点燃新火。
    愁一箭风快
  •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 ,半篙波暖
  •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 ,回头迢递
  • 〔迢递:遥远。〕
  • 便数驿
  • 〔驿:驿站。〕
    我满怀惆怅地看着船如离弦之箭般驶离,船夫的竹篙插入温暖的水面,一下又一下地向前撑去,等到船上的客人回头再望,驿站早已被远远抛在身后,真正离开了这座令人烦忧的京城。
    望人
  • 〔望人:送行人。〕
  • 在天北。
    他或许还想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吧,可惜眼前只剩一片朦胧。
      凄恻
  • 〔凄恻:悲伤。〕
      我独自一人,倍感凄凉。
  •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 堆积。
    心中的愁绪堆积得千重万重。
  • 〔渐:正当。〕
  • 别浦
  • 〔别浦:送行的水边。〕
  • 萦回
  • 〔萦回:水波回旋。〕
  • ,津
  • 〔津:渡口。〕
  • 〔堠:哨所。〕
  •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
  • 岑寂
  • 〔岑寂:冷清寂寞。〕
    送别的河岸蜿蜒曲折,渡口的小堡静谧无声。
    斜阳冉冉
  •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 春无极
  • 〔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春意渐浓,斜阳挂在半空。
  • 〔念:想到。〕
  • 月榭
  • 〔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 携手,露桥
  •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 闻笛。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同行,在水榭游玩的场景,月光如水洒在桥头,露珠晶莹剔透,我们一同倾听笛声悠扬,直至曲终人散。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唉,回忆往事,恍如一场大梦,我只能暗自垂泪,任悲伤流淌。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
〔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柔条〕柳枝。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
〔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
〔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
〔别浦〕送行的水边。
〔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
〔津〕渡口。
〔堠〕哨所。
〔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相关推荐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56—1121
宋杭州錢塘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神宗元豐中,以獻《汴都賦》,由太學生召為太學正。居五年不遷,益盡力于辭章。出為廬州教授、溧水縣令。還授國子監主簿。哲宗召對,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知河中府。徽宗時,為秘書監、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樂府。后知順昌府,徙處州。精音律,能自度曲;尤工詞,善創新調,格律謹嚴。有《片玉詞》及文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