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蒹葭拼音版

蒹葭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00:00

全文注音

  • jiān
  • jiā
  •  
  • táng
  •  
  • cuī
  • shé
  • shǒu
  •  
  • qiū
  • fēng
  • chuī
  • ruò
  •  
  • zàn
  • shí
  • huγ
  • dài
  • xuě
  •  
  • chω
  • chén
  •  
  • ruò
  • chūn
  • fēng
  • zǎo
  •  
  • cóng
  • zhǎng
  • duō
  •  
  • jiγng
  • hòu
  • yáo
  • luò
  •  
  • βǒng
  • suì
  • cuō
  • tuó
  •  

    原文

    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注释


    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一般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
    摧折:摧残折断。
    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若何:怎么办。《新唐书》有“诏不许,若何?”
    花戴雪:暗指花开。芦苇花为灰白之色,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江湖后摇落:此处江湖引申为退隐。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相关推荐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2—770
            杜甫: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杜審言孫。初舉進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長安近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待制集賢院。安祿山亂起,甫走鳳翔上謁肅宗,拜左拾遺。從還京師,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棄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營草堂于浣花溪,世稱浣花草堂。后依節度使嚴武,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代宗大歷中,攜家出蜀,客居耒陽,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詩歌,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后人又稱其為詩圣,稱其詩為“詩史”。名篇甚多,為世傳誦。有《杜工部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