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
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
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薄言〕句首语气词。
〔芑〕一种野菜。
〔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
〔菑亩〕见上注。
〔涖〕临。
〔止〕语助词。
〔干〕盾。
〔试〕演习。
〔骐〕青底黑纹的马。
〔翼翼〕整齐严谨的样子。
〔路车〕大车。路,通“辂”。
〔簟茀〕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
〔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
〔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
〔鞗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中乡〕乡中。
〔旂旐〕画有龙和蛇图案的旗帜。
〔约軝〕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
〔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
〔玱玱〕象声词,金玉撞击声。
〔服〕穿起。
〔命服〕礼服。
〔芾〕通“韍”,皮制的蔽膝,类似围裙。
〔有玱〕即“玱玱”。
〔葱珩〕翠绿色的佩玉。
〔鴥〕鸟飞迅疾的样子。
〔隼〕一类猛禽。
〔戾〕到达。
〔止〕止息。
〔钲人〕掌管击钲击鼓的官员。
〔陈〕陈列。
〔鞠〕训告。
〔显允〕高贵英伟。
〔渊渊〕象声词,击鼓声。
〔振旅〕整顿队伍,指收兵。
〔阗阗〕击鼓声。
〔克〕能。
〔壮〕光大。
〔犹〕通“猷”,谋略。
〔执讯〕捉住审讯。
〔获丑〕俘虏。
〔嘽嘽〕兵车行走的声音。
〔焞焞〕车马众多的样子。
〔来〕语助词。
〔威〕威服。“蛮荆来威”即“来威蛮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