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而子孙振振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归休〕休假回家。
〔镒〕二十两。
〔奉〕给。
〔馆〕这里指“家”。
〔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
〔造〕往,到。
〔就狱〕接受处分。
〔就〕靠近。
〔舍〕舍弃。这里指“赦免”。
〔为〕担任。
〔以〕把,拿。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郡治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宋以后仅存《外传》。清赵怀玉曾辑《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西汉燕(治今北京)人。今文“韩诗学”的开创者。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的太傅。所传《诗》学,与“齐诗”﹑“鲁诗”有异,流行于燕赵地区。为人精悍,处事分明,曾与董仲舒辩论于汉武帝前,仲舒不能屈。又治《易》,其说不传。著有《韩诗内传》﹑《韩诗外传》,今仅存《外传》,清人赵怀玉辑有《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亦辑有《韩诗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
《中国文学大辞典》: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西汉初燕(郡治当今北京市)人。是当时今文诗学之一——韩诗学的创始人。据《汉书·儒林传》记载,他于汉文帝时为博士,汉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汉武帝时曾与董仲舒在皇帝面前共论国事。由于韩婴精明强干,论断世事极其分明,董仲舒没办法把他难倒,因而闻名于世。韩婴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传授《诗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韩诗内传》4卷、《韩诗外传》6卷传世,达数万言。又著有《韩故》30卷、《韩说》41卷。其所治《韩诗》,与当时流行的《鲁诗》、《齐诗》并称为“三家诗”,系今文诗学,立于学官,受到朝廷的重视。尤其燕赵一带,凡学习《诗经》的人,大多追随韩婴。到东汉后期,《毛诗》盛行,“三家诗”受冷落。西晋时期《韩诗》已不流行。南宋时,《韩诗内传》等已佚,仅存有《韩诗外传》6卷,流传至今。韩婴对《易经》亦有精深见解,曾以《易经》传授于人,并著书立说加以阐释,但燕赵间士子好诗,其关乎《易经》的著作未能传世。作者:张玉声。出自: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