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0:00:37

全文注音

  • yìn
  • cháng
  • chéng
  • xíng
  • hàn
  • yuè
  • qīng
  • qīng
  • biān
  • cǎo
  •  
  • mián
  • mián
  • yuǎn
  • dào
  •  
  • yuǎn
  • dào
  •  
  • 宿
  • mγng
  • jiàn
  • zhī
  •  
  • mγng
  • jiàn
  • zài
  • páng
  •  
  • jiào
  • zài
  • xiāng
  •  
  • xiāng
  • xiàn
  •  
  • zhǎn
  • zhuǎn
  • jiàn
  •  
  • sāng
  • zhī
  • tiān
  • βēng
  •  
  • hǎi
  • shuǐ
  • zhī
  • tiān
  • hán
  •  
  • mén
  • mγi
  •  
  • shuí
  • kěn
  • xiāng
  • wγi
  • yán
  •  
  • cóng
  • yuǎn
  • βāng
  • lái
  •  
  • wγi
  • shuāng
  •  
  • ér
  • pēng
  •  
  • zhōng
  • yǒu
  • chǐ
  • shū
  •  
  • cháng
  • guì
  • shū
  •  
  • shū
  • zhōng
  • jìng
  •  
  • shàng
  • yǒu
  • jiā
  • cān
  • shí
  •  
  • xià
  • yǒu
  • cháng
  • xiāng
  •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汉乐府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对照翻译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

〔此诗有多个版本现于世,本处我们以商务印书馆《古诗源校注》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古诗源》作为参照本校对,望知悉。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相关推荐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