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烝〕众。
〔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
〔秉彝〕常理,常性。
〔懿〕美。
〔假〕至。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式〕用,效法。
〔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赋〕颁布。
〔辟〕君,此指诸侯。
〔缵〕继承。
〔戎〕你。
〔王躬〕指周王。
〔出纳〕指受命与传令。
〔喉舌〕代言人。
〔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
〔爰发〕乃行。
〔肃肃〕严肃。
〔将〕行。
〔若否〕好坏。
〔解〕通“懈”。
〔一人〕指周天子。
〔茹〕吃。
〔矜〕老而无妻。
〔强御〕强悍。
〔輶〕轻。
〔鲜〕少。
〔克〕能。
〔仪图〕揣度。
〔衮〕绣龙图案的王服。
〔职〕犹“适”,即偶然。
〔阙〕缺。
〔祖〕祭路神。
〔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
〔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
〔鸾〕鸾铃。
〔骙骙〕同“彭彭”。
〔喈喈〕象声词,铃声。
〔徂〕往。
〔遄〕速。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
〔穆〕和美。
〔永〕长。
〔怀〕思。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