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辞科,工文章。时王叔文得幸,禹锡与之交,尝称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议,多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判度支盐铁案,凭藉其势,多中伤人。御史窦群劾云:挟邪乱政。即日罢。宪宗立,叔文败,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俗信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俄延,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声作《竹枝辞》十篇,武陵人悉歌之。始,坐叔文贬者,虽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将澡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罢之。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久之,召还,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苦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闻者,益薄其行。裴度荐为翰林学士,俄分司东都,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适。善诗,精绝,与白居易酬唱颇多,尝推为诗豪,曰: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有集四十卷,今传。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元西域人,字良史。以能詩稱。有《唐才子傳》。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良史,西域人。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生卒年不详)字良史,西域人,入居中原后占籍豫章(今江西南昌)。活动于元代前期。早年求学江南,与王伯益﹑杨载同时且齐名。皇庆﹑延祐间,入朝为翰林编修。杨载有《元日早朝次韵辛良史》诗。又曾回豫章归省,贡奎赋《送良史》为别(《云林集》卷二)。泰定元年(1324)前后任省郎。诗集《披沙集》,今已不存。仅于《元文类》﹑《永乐大典》之中尚存几首逸诗。马祖常《题辛良史披沙集》中说“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长歌”,“吟边变余发,萧飒是阴何”,以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比拟。著有《唐才子传》十卷,书成于大德八年(1304)。《唐才子传》收入唐代作家近四百人,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生平事迹见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杨镰)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
《辞源》:【辛文房】元西域人。字良史。其生平不見史傳,惟陸友仁於研北雜志稱其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輯唐才子傳八卷。有詩集稱披沙詩集,取唐李咸用集名,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