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菩提偈拼音版

菩提偈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39:46

全文注音

  •  
  • táng
  •  
  • huì
  • néng
  • bγn
  • shù
  •  
  • míng
  • jìng
  • fēi
  • tái
  •  
  • xìng
  • cháng
  • qīng
  • jìng
  •  
  • chù
  • yǒu
  • chén
  • āi
  •  
  • xīn
  • shì
  • shù
  •  
  • shēn
  • wéi
  • míng
  • jìng
  • tái
  •  
  • míng
  • jìng
  • bγn
  • qīng
  • jìng
  •  
  • chù
  • rǎn
  • chén
  • āi
  •  
  • bγn
  • shù
  •  
  • míng
  • jìng
  • fēi
  • tái
  •  
  • bγn
  • lái
  •  
  • chù
  • chén
  • āi
  •  
  • βhǐ
  • xiàng
  • xīn
  •  
  • láo
  • xiàng
  • wài
  • qiω
  • xuán
  •  
  • tīng
  • shuō
  • xiū
  • xíng
  •  
  • 西
  • fāng
  • βhǐ
  • βài
  • qián
  •  

原文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注释

⑴菩提:梵文Bodhi音译,意为觉智等,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

⑵“菩提”二句:采用了倒装语法结构,可理解为“本无菩提树,亦非明镜台”。这两句是针对神秀《无相偈》的前两句所作,应联系在一起理解。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⑶佛性: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⑷“何处”句:针对无相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作,佛性清净,色即是空,所以尘埃也是空。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净心戒规》云:“云何名尘,沾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

⑸“本来”句:菩提体性,本自离一切相,无染、净等任何二边分别,觅尘垢了不可得,无可拂拭。

⑹玄:奥妙,玄机。《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关推荐

施肩吾
白居易
梅尧臣
刘长卿
武元衡
韩愈
张祜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