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夜行船〕曲牌名。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如梦蝶〕一作“一梦蝶”。
〔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夜阑,夜深,夜残。
〔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恁(nèn)〕如此,这般。
〔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唐代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投至〕及至,等到。
〔“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
〔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看钱儿〕元代郑廷玉在杂剧《看钱奴》中塑造的一个从贫民变成富翁而为富不仁爱财如命悭吝刻薄的人物形象。一作“富家儿”。
〔锦堂风月〕富贵人家的美好景色。此句嘲守财奴情趣卑下,无福消受荣华。锦堂,用宋代韩琦在相州故乡筑昼锦堂的故事,泛指富贵人家的宅第。
〔白雪〕喻白发。
〔鸠巢计拙〕指不善于经营生计。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注〕“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葫芦提〕糊糊涂涂。
〔蛩(qióng)吟〕蟋蟀叫。蛩,蟋蟀。
〔宁贴〕平静,安静。
〔彻〕了结,到头。
〔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别墅“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
〔陶令〕东晋的陶潜。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
〔北海〕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
〔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东篱〕指马致远自己。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多数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大辞海》:马致远(约1250—1321后)元戏曲、散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早年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抱负,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勘破红尘,归隐杭州。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词“如朝阳鸣凤”,“典雅清丽”,“宜列群英之上”。作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黄粱梦》七种(末一种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撰),另《误入桃源》残存一曲。一说南戏《牧羊记》也是他所作。另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中国人名大词典》:元戏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号东篱。曾任江浙行省务提举。成宗元贞年间辞官,返大都加入玉京书会,与李时中及杂剧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合编《黄梁梦》杂剧。剧作存目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任风子》等七种。《汉宫秋》为其代表作。擅散曲,现存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曲十七首,风格豪放飘逸,辑为《东篱乐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节。散曲家张可久有〔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小令,可知他应早于张可久,而晚于关汉卿和白朴。他写有散曲〔中吕·粉蝶儿〕《至治华夷》,应为元英宗至治改元(1321)之作,而周德清于泰定元年(1324)所作《中原音韵序》言马致远等名公已死,故其卒年当在此间。马致远生平事迹多不可考,据其散曲中所表现思想,知其早年曾热衷于功名,即所谓“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黄钟尾》)。后因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而觉“人间荣辱都参破”,遂感叹:“半世逢场做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从此即对隐逸生涯产生浓厚兴趣,向往那种“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的平静生活。于是他成了一位“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并混迹于书会勾栏与艺人之间,热衷于元曲创作,即所谓“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他终生爱好剧曲,曾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人合撰杂剧《黄粱梦》。马致远在元代曲坛极负盛名,为“元曲四大家”之一。贾仲明为其所作吊词已言其“共庾﹑白﹑关老齐肩”,并赞曰:“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太和正音谱》更将其列为元曲众家之首。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者七种:《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太华山陈抟高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与花李郎诸人合撰);仅存残曲者一种:《刘阮误入桃源洞》;存有剧目者七种:《风雪骑驴孟浩然》﹑《大人先生酒德颂》﹑《冻吟诗踏雪寻梅》﹑《吕太后人彘戚夫人》﹑《王祖师三度马丹阳》﹑《孟朝云风雪岁寒亭》﹑《吕蒙正风雪斋后钟》。另有散曲套数二十七首,小令一百一十五首,有今人辑本《东篱乐府》。其散曲以精警清丽著称,其中〔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与〔越调·天净沙〕《秋思》小令尤负盛名,后者曾被誉为“秋思之祖”。此外,清人张大复《寒山堂曲谱》言其字千里,号东篱。又言其曾撰南戏剧本,除自著《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外,尚与史九敬先合著《风流李勉三负心记》,与史敬德合著《刘文龙传》。张氏所记是否可靠,尚待进一步研究。马致远的杂剧与散曲创作对明清曲坛有巨大影响,《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朝阳鸣凤”,并称赞曰:“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于群英之上。”《元曲选》则将其《汉宫秋》列于卷首,此均可见出其在明清人心中之地位。今观其剧作,虽有出世求道之思想倾向,且在戏剧关目上不如关汉卿剧作紧凑集中,然就其抒情性与心理描写言,则的确不失为大家。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论马致远之地位,于诗将其比之为李商隐,于词将其比之为欧阳修,可谓知言。其生平创作见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臧懋循《元曲选》﹑任讷辑《东篱乐府》。(左东岭)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