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江有汜拼音版

江有汜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3:19:55

全文注音

  • jiāng
  • yǒu
  • shī
  • jīng
  • jiāng
  • yǒu
  •  
  • zhī
  • guī
  •  
  •  
  •  
  • hòu
  • huǐ
  •  
  • jiāng
  • yǒu
  • zhǔ
  •  
  • zhī
  • guī
  •  
  •  
  •  
  • hòu
  • chǔ
  •  
  • jiāng
  • yǒu
  • tuω
  •  
  • zhī
  • guī
  •  
  • guò
  •  
  • guò
  •  
  • xiào
  •  

    原文

    江有汜
    [先秦]诗经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⑴汜(sì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⑵归:嫁。
    ⑶不我以:不用我。
    ⑷渚(zhǔ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⑸不我与:不与我。
    ⑹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⑺沱(tuó驼):江水的支流。
    ⑻过:至也。一说度。
    ⑼啸:一说蹙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啸歌: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