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穿井得一人拼音版

穿井得一人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3:08:55

全文注音

  • chuān
  • 穿
  • jǐng
  • rén
  •  
  • xiān
  • qín
  •  
  • shì
  • chūn
  • qiū
  •  
  •  
  •  
  •  
  • sòng
  • zhī
  • dīng
  • shω
  •  
  • jiā
  • jǐng
  • γr
  • chū
  • gài
  •  
  • cháng
  • rγn
  • wài
  •  
  • βí
  • jiā
  • chuān
  • 穿
  • jǐng
  •  
  • gào
  • rγn
  • yuē
  •  
  •  
  • chuān
  • 穿
  • jǐng
  • rγn
  •  
  •  
  • yǒu
  • wγn
  • γr
  • chuán
  • zhī
  • zhě
  •  
  •  
  • dīng
  • shω
  • chuān
  • 穿
  • jǐng
  • rγn
  •  
  •  
  • guó
  • rγn
  • dào
  • zhī
  •  
  • wγn
  • zhī
  • sòng
  • jūn
  •  
  • sòng
  • jūn
  • lωng
  • rγn
  • wèn
  • zhī
  • dīng
  • shω
  •  
  • dīng
  • shω
  • duω
  • yuē
  •  
  •  
  • rγn
  • zhī
  • shǐ
  • 使
  •  
  • fēi
  • rγn
  • jǐng
  • zhōng
  •  
  •  
  • βiú
  • wγn
  • zhī
  • ruò
  •  
  • ruò
  • wγn
  •  

原文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对照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 ,常一人居
  • 〔居:停留。〕
  • 外。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每天都要派人走很远的路去打水浇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 〔及:待,等到。〕
  • 其家穿井,告人曰:“
    等到他们家挖了水井后,丁家人对别人说:“
    吾穿井得一人。”
    我家挖水井等于得到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
    听闻的人便四处传播:“
    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
  •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 〔道:讲述。〕
  • 之,闻之于宋君
  •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很快,国都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 〔对:应答,回答。〕
  • 曰:“
    国君便派人去向丁家询问详情,丁家人回答说:“
    得一人之使
  •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只是省下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真的从井里挖出了一个活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呢。

注释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二三五)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相关推荐

战国策
太平广记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刘歆
吕氏春秋
墨子
柳宗元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