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
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节〕通“巀”。长言之则为巀嶭(jiéniè),亦即嵯峨。
〔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
〔师尹〕大(tài)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
〔具〕通“俱”。
〔惔〕“炎”的误字,火烧。
〔卒〕终,全。
〔何用〕何以.何因。
〔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诗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
〔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荐〕再次发生饥馑。
〔瘥〕疫病。
〔憯〕曾,乃。
〔氐〕借为“榰(zhī)”,屋柱的石磉。
〔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
〔毗〕犹“裨”,辅助。
〔吊〕通“叔”,借为“淑”,善。
〔昊天〕犹言皇天。
〔空〕穷。
〔师〕众民。
〔式〕应,当。
〔夷〕平。
〔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
〔殆〕及,接近。
〔琐琐〕互相连结成串。
〔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
〔膴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佣〕通“融”,明。
〔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
〔惠〕通“慧”。
〔戾〕暴戾,灾难。
〔届〕临。
〔阕〕息。
〔式月斯生〕应月乃生。
〔成〕平。
〔卒〕通“悴”。
〔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
〔项领〕肥大的脖颈。
〔蹙蹙〕局促的样子。
〔茂〕盛。
〔恶〕憎恶。
〔矛〕通“务”,义为侮。
〔怿〕悦。
〔覆〕反。
〔正〕规劝纠正。
〔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
〔诵〕诗。
〔讹〕改变。
〔畜〕养。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