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触龙说赵太后拼音版

触龙说赵太后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27:42

全文注音

  • chù
  • lóng
  • shuì
  • zhào
  • tài
  • hòu
  •  
  • xiān
  • qín
  •  
  • zhàn
  • guó
  •  
  •  
  •  
  •  
  • zhào
  • βài
  • hòu
  • xīn
  • yòng
  • shì
  •  
  • qín
  • gōng
  • zhī
  •  
  • zhào
  • shì
  • qiú
  • jiù
  •  
  • yuē
  •  
  •  
  • cháng
  • ān
  • jūn
  • wéi
  • zhì
  •  
  • bīng
  • nγi
  • chū
  •  
  •  
  • βài
  • hòu
  • kěn
  •  
  • chén
  • qiγng
  • jiàn
  •  
  • βài
  • hòu
  • míng
  • wèi
  • zuω
  • yòu
  •  
  •  
  • yωu
  • yán
  • lìng
  • cháng
  • ān
  • jūn
  • wéi
  • zhì
  • zhě
  •  
  • lγo
  • βuò
  • miàn
  •  
  •  
  •  
  •  
  •  
  •  
  • zuω
  • shī
  • chù
  • lóng
  • yuàn
  • jiàn
  •  
  • βài
  • hòu
  • shèng
  • ér
  • zhī
  •  
  • ér
  •  
  • zhì
  • ér
  • xiè
  •  
  • yuē
  •  
  •  
  • lγo
  • chén
  • bìng
  •  
  • zēng
  • néng
  • zωu
  •  
  • jiàn
  • jiǔ
  •  
  • qiè
  • shù
  •  
  • kωng
  • βài
  • hòu
  • βǐ
  • zhī
  • yωu
  • suω
  •  
  • yuàn
  • wàng
  • jiàn
  • βài
  • hòu
  •  
  •  
  • yuē
  •  
  •  
  • lγo
  • shì
  • niγn
  • ér
  • xíng
  •  
  •  
  • yuē
  •  
  •  
  • shí
  • yǐn
  • shuāi
  •  
  •  
  • yuē
  •  
  •  
  • shì
  • ěr
  •  
  •  
  • yuē
  •  
  •  
  • lγo
  • chén
  • jīn
  • zhě
  • shū
  • shí
  •  
  • nγi
  • qiγng
  •  
  • sān
  •  
  • shγo
  • shì
  • shí
  •  
  • shēn
  •  
  •  
  • yuē
  •  
  •  
  • lγo
  • néng
  •  
  •  
  • βài
  • hòu
  • zhī
  • shγo
  • jiě
  •  
  •  
  •  
  •  
  •  
  • zuω
  • shī
  • gōng
  • yuē
  •  
  •  
  • lγo
  • chén
  • jiàn
  • shū
  •  
  • zuì
  • shào
  •  
  • xiào
  •  
  • ér
  • chén
  • shuāi
  •  
  • qiè
  • ài
  • lián
  • zhī
  •  
  • yuàn
  • lìng
  • hēi
  • zhī
  • shù
  •  
  • wèi
  • wáng
  • gōng
  •  
  • wén
  •  
  •  
  • βài
  • hòu
  • yuē
  •  
  •  
  • jìng
  • nuò
  •  
  • nián
  •  
  •  
  • duì
  • yuē
  •  
  •  
  • shí
  • suì
  •  
  • suī
  • shào
  •  
  • yuàn
  • wèi
  • βián
  • gōu
  • ér
  • βuō
  • zhī
  •  
  •  
  • βài
  • hòu
  • yuē
  •  
  •  
  • zhàng
  • ài
  • lián
  • shào
  •  
  •  
  • duì
  • yuē
  •  
  •  
  • shèn
  • rén
  •  
  •  
  • βài
  • hòu
  • yuē
  •  
  •  
  • rén
  • shèn
  •  
  •  
  • duì
  • yuē
  •  
  •  
  • lγo
  • chén
  • qiè
  • wéi
  • γo
  • zhī
  • ài
  • yān
  • hòu
  • xián
  • cháng
  • ān
  • jūn
  •  
  •  
  • yuē
  •  
  •  
  • jūn
  • guò
  •  
  • ruò
  • cháng
  • ān
  • jūn
  • zhī
  • shèn
  •  
  •  
  • zuω
  • shī
  • gōng
  • yuē
  •  
  •  
  • zhī
  • ài
  •  
  • wèi
  • zhī
  • shēn
  • yuγn
  •  
  • γo
  • zhī
  • sòng
  • yān
  • hòu
  •  
  • chí
  • zhωng
  •  
  • wèi
  • zhī
  •  
  • niàn
  • bēi
  • yuγn
  •  
  • āi
  • zhī
  •  
  • xíng
  •  
  • fēi
  •  
  • zhù
  • zhī
  •  
  • zhù
  • yuē
  •  
  •  
  • shǐ
  • 使
  • fγn
  •  
  •  
  • fēi
  • jiǔ
  • cháng
  •  
  • yωu
  • sūn
  • xiāng
  • wéi
  • wáng
  • zāi
  •  
  •  
  • βài
  • hòu
  • yuē
  •  
  •  
  • rán
  •  
  •  
  •  
  •  
  •  
  •  
  • zuω
  • shī
  • gōng
  • yuē
  •  
  •  
  • jīn
  • sān
  • shì
  • qián
  •  
  • zhì
  • zhào
  • zhī
  • wéi
  • zhào
  •  
  • zhào
  • wáng
  • zhī
  • sūn
  • hóu
  • zhě
  •  
  • yωu
  • zài
  • zhě
  •  
  •  
  • yuē
  •  
  •  
  • yωu
  •  
  •  
  • yuē
  •  
  •  
  • wēi
  • zhào
  •  
  • zhū
  • hóu
  • yωu
  • zài
  • zhě
  •  
  •  
  • yuē
  •  
  •  
  • lγo
  • wén
  •  
  •  
  •  
  • jìn
  • zhě
  • huò
  • shēn
  •  
  • yuγn
  • zhě
  • sūn
  •  
  • rén
  • zhǔ
  • zhī
  • sūn
  • shàn
  • zāi
  •  
  • wèi
  • zūn
  • ér
  • gōng
  •  
  • fèng
  • hòu
  • ér
  • láo
  •  
  • ér
  • xié
  • zhòng
  • duō
  •  
  • jīn
  • γo
  • zūn
  • cháng
  • ān
  • zhī
  • wèi
  •  
  • ér
  • fēng
  • gāo
  • zhī
  •  
  • duō
  • zhī
  • zhòng
  •  
  • ér
  • jīn
  • lìng
  • yωu
  • gōng
  • guó
  •  
  • dàn
  • shān
  • líng
  • bēng
  •  
  • cháng
  • ān
  • jūn
  • βuō
  • zhào
  •  
  • lγo
  • chén
  • γo
  • wèi
  • cháng
  • ān
  • jūn
  • duγn
  •  
  • wéi
  • ài
  • ruò
  • yān
  • hòu
  •  
  •  
  • βài
  • hòu
  • yuē
  •  
  •  
  • nuò
  •  
  • jūn
  • zhī
  • suω
  • shǐ
  • 使
  • zhī
  •  
  •  
  •  
  •  
  •  
  •  
  • shì
  • wèi
  • cháng
  • ān
  • jūn
  • yuē
  • chē
  • bγi
  • shèng
  •  
  • zhì
  •  
  • bīng
  • nγi
  • chū
  •  
  •  
  •  
  •  
  •  
  • wén
  • zhī
  • yuē
  •  
  •  
  • rén
  • zhǔ
  • zhī
  •  
  • ròu
  • zhī
  • qīn
  •  
  • yóu
  • néng
  • shì
  • gōng
  • zhī
  • zūn
  •  
  • láo
  • zhī
  • fèng
  •  
  • shωu
  • jīn
  • zhī
  • zhòng
  •  
  • ér
  • kuàng
  • rén
  • chén
  •  
  •  

原文

触龙说赵太后
[先秦]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对照翻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明谓左右:“
    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师触龙愿见。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寸问了。
    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
    曰:“
    说:“
    老妇恃辇而行。”
    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
    曰:“
    (触龙)说:“
    日食饮得无衰乎?”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曰:“
    (太后)说:“
    恃鬻耳。”
    就靠喝点粥罢了。
    曰:“
    (触龙)说:“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
    曰:“
    太后说:“
    老妇不能。”
    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
    太后之色少解。
    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师公曰:“
      左帅公说:“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
    而臣衰,窃爱怜之。
    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
    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
    没死以闻。”
    我冒着死罪来求您!”
    太后曰:“
    太后说:“
    敬诺。
    答应您!
    年几何矣?”
    年龄多大了?”
    对曰:“
    (触龙)回答:“
    十五岁矣。
    十五岁了。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
    太后曰:“
    太后说:“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
    对曰:“
    (触龙)回答:“
    甚于妇人。”
    比女人爱得厉害些。”
    太后曰:“
    太后笑着说:“
    妇人异甚。”
    女人爱得特别厉害。”
    对曰:“
    (触龙)回答:“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
    曰:“
    (太后)说:“
    君过矣!
    您错了。
    不若长安君之甚。”
    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曰:“
    左师公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
    必勿使反。
    一定别让她回来啊’。’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
    太后曰:“
    太后说:“
    然。”
    是这样。”
      左师公曰:“
      左帅公说:“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
    曰:“
    (太后)说:“
    无有。”
    没有。”
    曰:“
    (触龙又)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
    曰:“
    (太后)说:“
    老妇不闻也。”
    我没有听说过。”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
    今媪尊长安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
    太后曰:“
    太后说:“
    诺,恣君之所使之。”
    (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于址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子义闻之曰:“
      子义听到这事说:“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注释

〔注:触龙〕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新用事〕刚刚掌权。
〔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急〕加紧。
〔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
〔于〕向,介词。
〔必〕一定。
〔以……为〕把……作为。
〔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质〕人质。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强竭力,极力。
〔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明〕明白地。
〔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复言〕再说。
〔令〕让,使。
〔唾〕吐唾沫,动词。
〔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见〕谒见,拜见。
〔盛气〕怒气冲冲。
〔揖〕应为“胥”。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
〔胥〕通“须”,等待。
〔入〕进入殿内。
〔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
〔徐〕慢慢地。
〔趋〕小步快走。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自谢〕主动请罪。
〔谢〕道歉。
〔病足〕脚有毛病。
〔病〕有病,动词。
〔曾〕竟,副词。
〔疾〕快。
〔不得〕不能。
〔见〕指拜见太后。
〔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
〔自恕〕原谅自己。
〔恕〕宽恕,原谅。
〔玉体〕贵体,敬词。古人重玉,所以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后来,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
〔郄同“隙”,空隙,引申为毛病。
〔所郄〕是具有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有所郄〕有什么毛病。
〔望见〕这是一种表敬的说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远处望望。
〔恃依靠,凭借。
〔辇古代用两人拉的车子,秦汉以后特指皇帝坐的车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得无〕副词性固定结构,与语气词“乎”相呼应,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可译为为“该不会……吧”。
〔衰〕减少。
〔今者〕近来。
〔者〕助词,附于时间词后,使时间词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并起提顿作用。
〔殊〕很,特别,副词。
〔强
〔步〕勉强散散步。
〔步〕散步,步行,动词。
〔日〕每天(步行)。
〔少〕稍微,略微,副词。
〔益〕增加,动词。
〔耆同“嗜”,喜爱。
〔耆食〕喜爱吃的食物。
〔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
〔色〕脸色,指赵太后的怒色。
〔少解〕稍微不和缓了些。
〔公〕对人的尊称。
〔贱息〕卑贱的儿子。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
〔息〕儿子。
〔舒祺〕触龙幼子的名字。
〔少年幼。
〔不肖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成材不成器。
〔肖〕像,似。
〔怜〕怜爱。文言里的“爱”和“怜”在亲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
〔令〕让(他)。“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
〔得〕能够。
〔黑衣〕指卫士,王宫卫士穿黑衣,所以用“黑农”借代卫士。
〔以〕来,连词。
〔没冒昧。
〔没死〕冒着死罪。
〔以〕连词,来。
〔闻〕使上级知道,使动用法。这里可译为“请求”。
〔敬〕表示客气的副词。
〔诺〕表示答应的意思。
〔敬诺〕意为“答应”,是应答之词。
〔几何〕多少。
〔愿〕希望。
〔及〕趁。
〔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
〔壑〕山沟。
〔托之〕把他托付给(您)。
〔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甚〕厉害,形容词。
〔于〕比,介词。
〔异甚〕特别厉害。
〔以为〕认为。
〔媪刘老年妇女的尊称,同今之“老太太”。
〔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
〔贤于〕胜过。
〔君〕您,对人的尊称。
〔过〕错。
〔之甚〕那样厉害。
〔子〕这里泛指子女。
〔为〕替,介词。
〔计〕打算,考虑。
〔深远〕长远,作动词“计”的补语。
〔持〕握持。
〔踵脚后跟。燕后上了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离去。
〔为之〕为她。
〔泣〕小声哭。
〔念悲〕惦念并伤心。
〔远〕远去,形容词用如动词。
〔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词。
〔必〕一定,副词。
〔祝之〕为她祈祷。
〔祝〕向神祈祷。
〔使〕让(她)。
〔反〕同“返”。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况下,才能返回本国。
〔所以赵太后为燕后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
〔计久长〕打算得长远。
〔有子孙〕(希望燕后)有子孙。
〔世〕代,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代。
〔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前)。
〔赵之为赵〕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前“赵”指赵氏家族。后“赵”指赵国。
〔之〕助词,变主谓句为词组,作状语。
〔为〕成为,建立,动词。赵国国君原是晋文公大臣赵衰的后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
〔侯者〕被封为侯的人。
〔侯〕封侯,活用为动词。
〔继〕活用为名词,继承人。
〔在者〕在侯位的人。
〔微独〕不仅,不但。
〔微〕不,否定副词。
〔独〕仅,副词。
〔此〕这,指代上面说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没有继承侯位的这件事。
〔身〕指“侯者”自身。远者及其子孙,“及”前竹略“祸”字。
〔人主〕国君,诸侯。
〔则〕就,连词。
〔善〕好。
〔位〕地位。
〔尊〕尊贵,高贵。
〔而〕可是,转折连词。
〔奉〕同“俸”,俸禄,相当现的工资待遇。
〔劳〕功劳。
〔尊〕使……尊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封〕古代帝王或诸侯把土地分给子孙或臣下作为他的食邑或领地。
〔膏腴比喻土地肥沃。
〔膏〕汕脂。
〔腴〕腹下的肥肉。“以膏腴之地”是介词结构,在这里是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状语,按“以膏腴之地封之”翻译。
〔及今〕趁现在(您在世)。
〔令〕是“令(之)的省略,让(他)。
〔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们的死不同寻常,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何以〕疑问代词。
〔以〕介词。
〔何以〕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
〔自托〕寄托自己。
〔以〕认为,动词。
〔为〕替,介词。
〔计短〕考虑得太短浅。
〔不若〕不如。
〔诺〕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可译“对”。
〔恣〕任凭。
〔使之〕支使他,派遣他。前“之”,助词,不译;后“之”,代词,代长安君。
〔约车〕套车。
〔约〕捆缚,套。
〔乘量词,古代一车上马叫“乘”。质于齐。
〔质〕作人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义〕赵国贤人。
〔犹〕还。
〔尊〕用作名词。指尊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
〔《触龙说赵太后》赏析〕〕

相关推荐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