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
奄有九有,商之先后。
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景员维河。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
〔宅〕居住。
〔芒芒〕同“茫茫”。
〔古〕从前。
〔帝〕天帝,上帝。
〔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
〔正〕同“征”。
〔方〕遍,普。
〔后〕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长首领。
〔奄〕包括。
〔九有〕九州。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
〔《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先后〕先王。
〔命〕天命。
〔殆〕通“怠”,懈怠。
〔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
〔武王〕即武汤,成汤。
〔胜〕胜任。
〔旂〕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
〔乘〕四马一车为乘。
〔糦〕同“饎”,酒食。
〔邦畿〕封畿,疆界。
〔止〕居住。
〔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
〔来假〕来朝。
〔祁祁〕纷杂众多之貌。
〔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为商之都城所在。
〔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
〔何〕通“荷”,承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