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版)。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一八一~二三四),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增长。
〔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1—234
三國蜀瑯邪陽都人,字孔明。東漢末避亂隆中,躬耕讀書,自比于管仲、樂毅,時有“臥龍”之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劉備屯新野,三顧茅廬,亮陳據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好孫權、共抗曹操之策,出而為劉備主要謀士。次年,曹操南爭荊州,出使東吳,孫劉聯合抗曹,獲赤壁之勝,劉備據有荊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劉備,定成都,任軍師將軍,鎮守成都。備稱帝,任丞相,錄尚書事。張飛死后,領司隸校尉。章武三年,受遺詔輔佐劉禪,封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東和孫權,南平諸郡,北爭中原,多次出兵攻魏。與魏將司馬懿對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軍中。謚忠武。傳制木牛流馬,用于山地轉運,又革新連弩,能同發十箭。有《諸葛亮集》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