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夷门歌拼音版

夷门歌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43:06

全文注音

  • mén
  •  
  • táng
  • dài
  •  
  • wáng
  • wéi
  • βióng
  • βióng
  • yóu
  • wèi
  • fēn
  •  
  • gōng
  • chéng
  • shā
  • jiàng
  • fēn
  • fēn
  •  
  • qín
  • bīng
  • wéi
  • hán
  • dān
  •  
  • wèi
  • wáng
  • jiù
  • píng
  • yuán
  • jūn
  •  
  • gōng
  • wèi
  • yíng
  • tíng
  •  
  • zhí
  • pèi
  • gōng
  • βià
  •  
  • hài
  • wéi
  • dāo
  • rén
  •  
  • yíng
  • nǎi
  • mén
  • bào
  • guān
  • zhγ
  •  
  • fēi
  • dàn
  • kāng
  • kǎi
  • βiàn
  • liáng
  • móu
  •  
  • jiān
  • jiāng
  • shēn
  • mωng
  • chóu
  •  
  • βiàng
  • fēng
  • wγn
  • jǐng
  • sòng
  • gōng
  •  
  • shí
  • lǎo
  • wēng
  • suǒ
  • qiú
  •  

原文

夷门歌
[唐代]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注释


1.夷(yí)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2.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雄雌:即胜负。
3.纷纷:纷乱。
4.“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5.魏王:指魏安釐王。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赵,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遂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应。
6.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7.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8.嬴(yíng):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
9.驷(sì)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10.执辔(pèi):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1.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
12.屠肆(sì):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
13.鼓刀:操刀。鼓:挥舞。
14.抱关者:守门小吏。
15.“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忙从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准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如姬果然窃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于是让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准备在晋鄙不听时击杀他。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年老了,不能跟随公子。等公子到达晋鄙军时,我将自刭以谢公子。”公子至邺,假称魏王派自己来代替晋鄙。晋鄙果然怀疑,朱亥遂以大铁椎击杀晋鄙。公子统帅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解邯郸之围而去。
16.“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晋书·段灼传》:“七十老翁,复何所求哉。”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04:5-6                      

相关推荐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1—761
唐河東人,祖籍太原祁縣,字摩詰。玄宗開元進士擢第。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又曾為河西節度判官。天寶時,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被俘獲,押解洛陽,迫受偽職,曾賦詩明志。亂平,責授太子中允。肅宗乾元中遷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與弟縉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沿輞水,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所為詩號《輞川集》。妻亡不復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