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拼音版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2:34:28

全文注音

  • fén
  • zhōu
  • yán
  • pān
  • chēng
  • zhāng
  • èr
  • jié
  • shì
  •  
  • míng
  • qīng
  • chū
  •  
  • yán
  • βià
  • kōng
  • lín
  • bǎi
  • cǎo
  • cán
  •  
  • lín
  • fēng
  • yǒu
  • tòng
  • diàn
  • jiāo
  • lán
  •  
  • jiǔ
  • βγ
  • βuè
  • huà
  • yōu
  • quán
  •  
  • hāo
  • hún
  • guγ
  • bái
  • hán
  •  
  • dài
  • wén
  • zhāng
  • wáng
  • zuǒ
  •  
  • qiān
  • qiū
  • rén
  • zài
  • pān
  •  
  • zhāo
  • bìn
  • líng
  • luò
  •  
  • fǎng
  • 访
  • shū
  • yuǎn
  • dào
  • nán
  •  

原文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清代]顾炎武

露下空林百草残,临风有恸奠椒兰。
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马,千秋仁义在吴潘。
巫招虞殡俱零落,欲访遗书远道难。

相关推荐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大辞海》: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南明弘光时官兵部司务。清兵南下,在昆山一带参加抗清活动。南明隆武帝遥授兵部主事。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联系同道,不忘恢复。学问广博,通经史百家,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以及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的乾嘉学派很有影响。标举“经世致用”,指出“舍经学无理学”,强调“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音韵学方面,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都有承前启后之功。工诗,沉郁苍凉,得杜甫之神髓。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