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辞曰: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惨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缔,藉莞蒻,御祫衣。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仰群隽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十有四年:指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
二毛:头发黑白夹杂。
太尉掾(yuàn):太尉的副官。虎贲(bēn)中郎将:帝王行宫或营帐的卫队首领。
寓直:寄值。散骑之省:侍从皇帝左右,掌规谏的部门。
阳景:日光。罕曜(yào):很少照射到。
珥(ěr):戴。蝉冕:汉代时侍从官员之冠以貂尾蝉纹为饰,后遂用为显贵者的通称。袭:穿。纨(wán)绮(qǐ):绢绸衣服,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仆:自谦称呼。野人:乡野俗人。
偃(yǎn)息:卧息,指居住。
摄官承乏:在任官吏的谦语,意思是,人才缺乏,自己只好承担职务充数。
猥:谦词,相当于“辱”。厕朝列:置身于朝臣的行列。
夙(sù)兴晏寝:起得早,睡得晚。
匪逞:无暇。底:致,得到。
染翰:指以笔醮墨。
四时:春、夏、秋、冬。忽:迅疾的样子。代序:次序更替。
回薄:指万物的生长与凋谢反复更替。
览:观察。莳(shì):栽种。时育:按时令生长。
察:明白,察觉。
冬索:冬季万物凋敝殆尽。春敷:春季百卉四处布生。
末士:士大夫中官位低卑者。荣悴: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宋玉之言:指《九辩》。
憀(liáo)栗:伤心的样子。
徒之恋:即徒恋之,徒劳地留恋。
悼:感伤。
四感:封建士大夫宣扬养生处世应奉行忍、默、平、直四条原则,违背即有痛苦,所以叫“四感”。疚心:内心痛苦。
遭:遇。一涂:一次厄运。涂,堵塞,坎坷。
谅:的确。
隼(sǔn):鸟名,凶猛善飞。
屏:通“摒”,放弃。箑(shà):扇子。
纤缔:一种用葛纤维织成的细布。
藉:铺上。莞(guǎn):草名,此处指席子。蒻(ruò):草名,此处亦指席子。
御:等于说“穿”。祫(xiá):夹衣。
槭(qì):树枝无叶的样子。
戾(lì):猛烈。
嘒(huì)嘒:蝉鸣声。
晃朗:明亮的样子。
悠阳:太阳将落的样子。浸微:日光越来越微弱。
晷(guǐ):时光。
方永:正长。
朣(tóng)胧(lóng):似明不明的样子。含光:月光不够明亮如物之含而未吐,光亮没有完全散出。
熠(yì)耀:指萤火虫。粲(càn):明亮的样子。闼(tà):门。
轩屏:堂前屏风。
流火:流,指下行。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历六月黄昏时,心宿出现千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了七月,就偏西向下了。余景:余光。
耿介:烦躁不安的样子。
华省:职务亲贵的官署。此指散骑省。
遒(qiú):临近。
髟(biāo):鬓发下垂的样子。弁(biàn):用皮革做成的帽千。
飒(sà):衰落。
群俊:指众多的官僚。逸轨:超逸的行迹,指仕途得意。
春台:登眺游玩的胜处。熙熙:人多的样子。
金貂:金珰和貂尾。炯炯:明亮的样子。
趣舍:进与退。趣,通“趋”。殊涂(tú):异路。涂,通“途”。
庸讵(jù):难道,反问副词。躁静:急躁与安静。
至人:道家指对人生悟彻的人。休风:美好风范。
“齐天地”句:《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意思是,天地同是一个概念,万物都如一匹马。这是庄子否定事物对立性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此连上句说,要学习至人淡视荣辱贵贱的风范。
投趾(zhǐ):置足。容迹:仅能容纳一脚之地。
殆(dài):近处。不践:不踩踏。底:达到。
阙:通“掘”。侧足:足附近之地。及泉:指挖掘很深。
履:走。
宗祧(tiāo):宗庙。
反:通“返”。
敛衽(rèn):提起衣襟。归来:辞官归家。
投绂(fú):解下系印的带子,指辞官。高厉:走向高处,指归隐。
东皋(gāo):泛指田野。
输:缴纳。税:租。
澨(shì):水涯。
澡:洗。涓涓:水流的样子。
玩:观赏。鲦(tiáo):鱼名,又称苍条鱼。潎(pì)潎:游动的样子。
阿:大山。
优哉游哉:自得的样子。
卒岁:度完时日。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大辞海》: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谄事权贵贾谧,后为赵王司马伦及孙秀所杀。长于诗赋,尤善哀诔之文,与陆机齐名,辞藻华丽。《闲居赋》、《悼亡诗》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300)西晋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东)人,字安仁。幼称“奇童”。举秀才,历河阳﹑怀县令,勤于政绩。以仕宦不达,作谣讽山涛﹑裴楷。后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与赵王司马伦亲信孙秀有宿怨。伦诛贾氏,他也被杀。美姿仪,少时每出,妇人掷果满车。善诗赋,谢混赞为烂若舒锦,无处不佳。明人辑有《潘黄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