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载〕语助词。
〔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唁(音)〕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
〔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悠悠〕远貌。
〔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嘉〕认为好,赞许。
〔视〕表示比较。
〔臧〕好,善。
〔思〕忧思。
〔远〕摆脱。
〔济〕止。
〔閟(音)〕同“闭”,闭塞不通。
〔言〕语助词。
〔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蝱(音)〕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怀〕怀恋。
〔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许人〕许国的人们。
〔尤〕责怪。
〔众〕“众人”或“终”。
〔樨〕幼稚。
〔芃(音)〕草茂盛貌。
〔控〕往告,赴告。
〔因〕亲也,依靠。
〔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之〕往,指行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