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长歌行拼音版

长歌行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3:40:04

全文注音

  • cháng
  • xíng
  • hàn
  • yuè
  • qīng
  • qīng
  • yuán
  • zhōng
  • kuí
  •  
  • zhāo
  • dài
  • βī
  •  
  • yáng
  • chūn
  •  
  • wàn
  • shγng
  • guāng
  • huī
  •  
  • cháng
  • kǒng
  • qiū
  • jié
  • zhì
  •  
  • kūn
  • huáng
  • huā
  • shuāi
  •  
  • bǎi
  • chuān
  • dōng
  • dào
  • hǎi
  •  
  • shí
  • βī
  • 西
  • ɡuī
  •  
  • shào
  • zhuàng
  •  
  • lǎo
  • shānɡ
  • bγi
  •  

原文

长歌行
[两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照翻译

    青青园中葵
  •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 ,朝露
  • 〔朝露:清晨的露水。〕
  • 待日晞
  •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 〔德泽:恩惠。〕
  • “。〕。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阳春布
  • 〔布:布施,给予。〕
  • 德泽
  • 〔德泽:恩惠。〕
  • ,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秋节
  • 〔秋节:秋季。〕
  • 至,焜黄
  •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 〔华(huā):同“花”。〕
  • 叶衰
  •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
  • 〔百川:大河流。〕
  •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壮
  •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 不努力,老大
  •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 〔徒:白白地。〕
  • 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相关推荐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