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⑴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
⑵“雪满”句:出自东汉袁安卧雪之典。
⑶“月明”句:出自隋朝赵师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饮酒、醒来在大梅树下之典。
⑷漠漠:密布之貌。
⑸缟袂(mèi):素色衣服,借喻梅花。
⑹薄暝:日暮。
⑺倩:请。
⑻“骑驴”句:用孟嘉西风吹帽典故。
⑼放鹤人:指北宋隐士林逋。
⑽香:一作”春“。
⑾罗浮客:指传说中的梅花仙女。
⑿“翠袖”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句。
⒀白衣宰相:借喻梅花。
⒁泣珠:用鲛人泣珠典故。
⒂横斜:指梅花。
⒃无那:无奈。
⒄楚客:指战国诗人屈原。
⒅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⒆“忽疑”句:化用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诗句。
⒇聊复:姑且。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大辞海》: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与王行、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后避乱移居吴淞江之青丘,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寻超擢户部右侍郎,固辞而放还。后苏州知府魏观在原张士诚宫殿旧址上重建衙署获罪,他因为观撰《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其诗豪放清逸,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清金檀有《高青丘诗集注》。
《中国人名大词典》:(1336—1374)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季迪,号槎轩。元至正间谢绝张士诚邀,隐居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初召入纂修《元史》,又入内府教功臣子弟,授翰林院国史编修,擢户部侍郎,自陈不习国计,固辞不受。尝为苏州知府魏观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博览群书,能诗文,尤精于史。著有《凤台集》﹑《青丘集》﹑《缶鸣集》﹑《凫藻集》﹑《扣舷集》等,另有《高太史大全集》。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525-1560)字叔崇,号鹤池居士。祖籍京师,先祖侍仁宗九子梁庄王朱瞻垍就藩湖广,因落籍于承天府钟祥,后父徒居京山(今属湖北),因为京山人。嘉靖四年(1525)九月二十八生于钟祥。少从长兄高岱学,二十二年乡试中举,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兵部,三十九年十月二十六以病肺卒,年三十六。与兄岱﹑弟峃并有文名于乡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叔崇遗稿》一卷,未见传。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二三录其诗十九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五首录其诗一首。清高士熙《湖北诗录》录其诗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七录其诗二首。生平见高岱《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近年出土)﹑《(光绪)京山县志》卷一一。(=简化为上“启”下“山”)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