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安固(今浙江瑞安)二县中路之东南,去郡约有数十里,东濒今日的温州湾。帆海,注家常以为地名,其实可商,据宋郑缉之《永嘉郡记》,“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县北。灵运所谓帆海之地,当在此山一带。但郑记并未说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词当是动宾结构,题意似为游览赤石,进而扬帆海上。诗的重点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
〔首夏〕初夏。
〔犹〕仍然。
〔清和〕清爽和暖。张平子《归田赋》有“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句,即本此而作。
〔亦未歇〕也没有停止生长,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宿(sù)〕生活在水中,即住宿舟船之上。
〔淹晨暮〕将晨暮连成一体,分不清早晚。
〔阴霞〕阴云和彩霞。
〔屡兴没〕多次变换,即或雨或晴,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
《河图》“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阴而赫然。”周览〕遍观,即全都游览过了。
〔倦瀛蠕(yíngrú)〕对海边岸上的景物已觉得厌倦。传说九州之外有大瀛海包围,故东海也可泛称为瀛。
〔况乃〕何况是。
〔陵〕凌驾,漂游。
〔川后〕波神。
〔曹植《洛神赋》“川后静波。”天吴〕水伯。
《山海经》“朝阳之谷神日天吴,是水伯也。”不发〕不动作,不激荡,不掀起波涛。
《楚辞·九歌·湘君》“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扬帆挂席〕都是张帆行舟的意思。
〔石华海月〕两种可食用的海味水产。
《临海水土物志》“石华附石,肉可啖。”又〕“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溟(míng)涨〕泛指海洋。
《庄子》有“北溟”“南溟”之称,李弘范注曰〕“广大窕冥,故以溟为名。”谢承后《汉书》注曰〕“陈茂常度涨海。”是涨亦可指海。
〔无端倪(ní)〕无头无尾,无边无际。
〔虚舟〕没有载物的空船。
〔超越〕超然漂行。
〔仲连轻齐组〕鲁仲连轻视齐国的封赏。
《史记·鲁仲连传》载〕齐田单攻燕聊城不下,鲁仲连乃用计迫使燕将自杀,于是聊城被破。齐君想封赏鲁仲连,而他不要封赏,逃隐于海上。组,系冠帽或印章的丝带,借指官爵。
〔子牟眷(juàn)魏阙(quē)〕公子牟留恋王室的高官厚禄。
《吕氏春秋》载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日〕“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奈何?”这里借用来讽刺假隐士。魏阙,富门外悬法之处,代指政界官场。
〔矜名〕崇尚空名。
〔道不足〕不足道,不值得称道。
〔适己〕顺从自己的本性。
〔物可忽〕万事万物(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可以忘记。
〔附〕依附,遵从。
〔任公言〕指任公教导孔子的一段话,见《庄子·山木》篇,大意是直木先遭伐,甘泉先被喝,人太聪明太惹眼,也容易首先遭到不测。孔子认为有理,就逃到大泽之中隐居起来。
〔终然〕自然老死,全命而终。
〔谢〕辞去,避免。
〔天伐〕与“终然”相对,指人为因素或外力影响而致损毁夭折。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85—433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謝玄孫。幼寄養于外,因名客兒,人稱謝客。晉時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與顏延之齊名,并稱“顏謝”。仕晉為秘書丞。入宋,累官太子左衛率、永嘉太守,好游山水,不理政務。后辭官返會稽故宅,經營園林。文帝元嘉初,征為秘書監,遷侍中、臨川內史。因晝夜游娛宴集,免官。與謝惠連、羊璿之等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使奴僮及門生鑿山浚湖。屢觸犯郡守,被誣謀反,被殺。工詩文,詩開山水詩一派。有明人輯本《謝康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