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云州:唐置,曾一度改称云中郡,故治在今山西大同。
白草:草名。生长在西北地区。
黄羊:哺乳动物,毛黄白色,有光泽,角短而稍弯,尾短,四肢细,生活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带。肉味鲜美,毛皮可做衣服。
觱篥(bì lì):汉代传自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劝降不允,徙北海,持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留匈奴十九年,及还,须发全白。归国后,任典属国。
李陵:李广之孙。武帝时奉命出击匈奴,兵败投降。燕然山有李陵台。
鹰击:《左传》文公十八年,鲁大夫季文子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鹳之逐鸟雀也。”暗用此典故,这里有驱逐入侵者的意思。
关:指雁门关。
龙堆:白龙堆,即天山南路的沙漠地带。这里泛指塞外辽远地区。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大辞海》:屈大均(1630—1696)清文学家。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诸生。清兵入广州前后,曾从军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仍怀恢复之心,在绍兴与祁班孙、魏耕密谋,引海上义军攻南京。事泄避去,旋还俗,北游关中、山西,与顾炎武、李因笃等交。以遗民终。工诗,多抒家国兴亡之感愤,诗风雄健奔放,富于才情,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亦工词。有《翁山易外》,《翁山诗外》、《文外》,《广东新语》等。今人辑有《屈大均全集》。
《辞源》:【屈大均】公元1630—1696年。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清兵入粤時,曾參加抗清隊伍。明亡,削髮爲僧;中年還俗,改名大均。以詩文著名,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爲嶺南三大家。著有翁山詩文集皇明四朝成仁錄廣東新語等書。清初,他的著作被列爲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