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拼音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2:04:52

全文注音

  • zhuāng
  • huì
  • yóu
  • háo
  • liáng
  • zhī
  • shàng
  •  
  • zhàn
  • guó
  •  
  • ·
  • sòng
  • guó
  •  
  • zhuāng
  •  
  •  
  •  
  •  
  • zhuāng
  • huì
  • yóu
  • háo
  • liáng
  • zhī
  • shàng
  •  
  • zhuāng
  • yuē
  •  
  •  
  • βiáo
  • chū
  • yóu
  • cóng
  • róng
  •  
  • shì
  • zhī
  •  
  •  
  • huì
  • yuē
  •  
  •  
  • fēi
  •  
  • ān
  • zhī
  • zhī
  •  
  •  
  • zhuāng
  • yuē
  •  
  •  
  • fēi
  •  
  • ān
  • zhī
  • zhī
  • zhī
  •  
  •  
  • huì
  • yuē
  •  
  •  
  • fēi
  •  
  • zhī
  •  
  • fēi
  •  
  • zhī
  • zhī
  • zhī
  •  
  • quán
  •  
  •  
  • zhuāng
  • yuē
  •  
  •  
  • qǐng
  • xún
  • běn
  •  
  • yuē
  •  
  • ān
  • zhī
  •  
  • yún
  • zhě
  •  
  • zhī
  • zhī
  • zhī
  • ér
  • wèn
  •  
  • zhī
  • zhī
  • háo
  • shàng
  •  
  •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战国·宋国]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对照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 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
    庄子说:“
    鲦鱼
  • 〔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
    惠子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曰:“
    庄子说:“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惠子曰:“
    惠子说:“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 〔全:完全,完备。〕
  • 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曰:“
    庄子说:“
    请循其本
  •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我知之濠上也。”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相关推荐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8-17]  。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大辞海》: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蒙漆园吏,生活贫苦。或云楚威王闻其贤,于水滨聘其为相,不就。其学归于老子之言。学说力斥儒、墨,主本体,轻人事。哲学上辩证法观点与相对主义论调杂糅,而归于不可知论。政治上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宣扬齐万物、一生死的人生观。因而主张随意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活态度。亦决定了其潇洒自如、奇思幻想的文学风格与效法自然的审美主张。他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一切人为雕琢,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是其审美观和文艺思想的大纲。因而反对一切文学艺术,对言辞辩说也持否定态度。但在阐发自己基本观点的同时,却不自觉地涉及与文学创作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如其“得意忘言”之说(《外物》),以为“可以言记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秋水》),从而更深层地揭示了思维过程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后世追求并揭示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旨、韵外之致开启了道路。在说明人生修养道理方面,提出“虚静”(《天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等观点,亦给后世文论家以启迪。今传《庄子》三十三篇,为其与后人所撰。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