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
神罔时恫,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思〕发语词,无义。
〔齐〕通“斋”,端庄貌。
〔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媚〕美好。
〔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京室〕王室。
〔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
〔嗣〕继承,继续。
〔徽音〕美誉。
〔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惠〕孝敬。
〔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神〕此处指祖先之神。
〔罔〕无。
〔时〕所。
〔恫〕哀痛。
〔刑〕同“型”,典型,典范。
〔寡妻〕嫡妻。
〔御〕治理。
〔雝雝〕和洽貌。
〔宫〕家。
〔肃肃〕恭敬貌。
〔庙〕宗庙。
〔不显〕不明,幽隐之处。
〔临〕临视。
〔无射〕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
〔保〕保持。
〔肆〕所以。
〔戎疾〕西戎之患。
〔殄〕残害,灭绝。
〔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式〕适合。
〔入〕接受,采纳。
〔小子〕儿童。
〔造〕造就,培育。
〔古之人〕指文王。
〔无斁〕无厌,无倦。
〔誉〕美名,声誉。
〔髦〕俊,优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