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879)字见素(一作太朴),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旧说吴兴(今属浙江)人,疑误。朴唐末避居福州,寄食于乌石山僧寺。为人高傲纵逸,淡于名利,隐居山林,虽蓬门荜户,不庇风雨,亦悠然自乐。喜交山僧钓叟,不乐仕进。福建观察使杨发﹑李诲颇喜其诗,先后召之,不往。乾符六年,黄巢攻入福州后,邀其入伍,朴云:“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巢怒,遂杀之。朴性喜吟诗,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暮忘返。盈月得一联一句,则欣然自快。曾遇负薪者,有感而成“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为人伐作薪”句,欣喜欲狂,遂持薪者,且厉声云:“我得之矣!”樵夫惊骇而走。其苦吟如此。欧阳修称其“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且赞其“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为“诚佳句也”(《六一诗话》)。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僻苦主”之上入室者,并赠诗云:“到处只闭户,逢君便展眉。”朴卒后,其诗由友人僧栖浩辑得一百首,于中和二年交林嵩编辑成集,且为作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周朴诗》二卷,《宋史·艺文志》记《周朴诗》一卷,均已散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六七三。《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三收其诗一首二句,《续补遗》卷九又补一首,《续拾》卷三二亦补三首三句。生平事迹见林嵩《周朴诗集序》﹑《新唐书》卷二二五《黄巢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九。(吴在庆)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唐長樂人,字見素,一作大樸。隱嵩山。工詩,抒思尤艱,時稱月鍛年煉。僖宗乾符中,為黃巢所得,不從,被殺。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879
字見素(一作太樸)。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舊說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疑誤。唐末避居福州,寄食烏石山僧寺。為人高傲縱逸,淡于名利,喜交山僧釣叟。福建觀察使楊發、李誨先后欲召置幕中,均避而不往。僖宗乾符六年(879),黃巢邀其入伍,樸不從,被殺。生平事跡散見林嵩《周樸詩集序》、《新唐書·黃巢傳》、《唐詩紀事》卷七一、《唐才子傳》卷九。樸性喜吟詩,尚苦澀,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暮忘返。歐陽修謂其“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六一詩話》)。《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周樸詩》2卷,《宋史·藝文志七》記為1卷,已佚。《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5首,斷句9。
《唐诗汇评:》周朴(?-878),字见素,一云字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与方干、李频为诗友。后隐居福州(今福建闽侯)。杨发、李诲等为福建观察使,均曾召之,朴恐为征辟之牒所污,不赴。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求得之。朴不从,巢怒,斩之。中和中,朴友人僧柄浩得其遗诗一瓦首,属林嵩序之。有《周朴诗》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周朴字太朴,吴兴人。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林嵩《周朴诗集序》:》(朴)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
《诗人主客图:》清奇僻古主:孟郊。上入室二人:陈陶、周朴。
《六一诗话:》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唐诗纪事:》朴性喜吟诗,尤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一联一句,则忻然自快。尝野逢一负薪者,忽持之,且厉声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惊骇,掣臂弃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为偷儿,执而讯之。朴徐往告卒曰:“适见负薪,因得句耳。”卒乃释之。其句云:“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唐音癸签:》周朴从苦思中得猛句,陡目欲惊,其不合者亦多可憎,是贯休一流诗。
《《老生常谈》:》温飞卿七律,如《赠蜀将》、《马嵬》、《陈琳墓》、《五丈原》、《苏武庙》诸作,能与义山分驾,永宜楷式。……方干、罗隐、郑谷、周朴辈,皆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