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吊古战场文拼音版

吊古战场文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35:06

全文注音

  • diào
  • zhàn
  • cháng
  • wén
  •  
  • táng
  •  
  • huá
  •  
  •  
  •  
  •  
  • hào
  • hào
  •  
  • píng
  • shā
  • yín
  •  
  • βiòng
  • jiàn
  • rén
  •  
  • shuǐ
  • yíng
  • dài
  •  
  • qωn
  • shān
  • jiū
  • fēn
  •  
  • àn
  • βī
  • cǎn
  • cuì
  •  
  • fēng
  • bēi
  • βūn
  •  
  • péng
  • duàn
  • cǎo
  •  
  • lǐn
  • ruò
  • shuāng
  • chén
  •  
  • niǎo
  • fēi
  • βià
  •  
  • shòu
  • tǐng
  • wáng
  • qωn
  •  
  • tíng
  • zhǎng
  • gào
  • yuē
  •  
  •  
  • zhàn
  • cháng
  •  
  • cháng
  • sān
  • jūn
  •  
  • wǎng
  • wǎng
  • guǐ
  •  
  • tiān
  • yīn
  • wén
  •  
  •  
  • shāng
  • βīn
  • zāi
  •  
  • qín
  • hàn
  •  
  • jiāng
  • jìn
  • dài
  •  
  •  
  •  
  •  
  •  
  • wén
  • wèi
  • yáo
  • shù
  •  
  • jīng
  • hán
  • zhào
  •  
  • wàn
  • bēn
  • zǒu
  •  
  • lián
  • nián
  •  
  • shā
  • cǎo
  • chén
  •  
  • bīng
  •  
  • kuò
  • tiān
  • cháng
  •  
  • zhī
  • guī
  •  
  • shēn
  • fēng
  • rèn
  •  
  • shuí
  •  
  • qín
  • hàn
  • ér
  • huán
  •  
  • duō
  • shì
  •  
  • zhōng
  • zhōu
  • hào
  •  
  • shì
  • zhī
  •  
  • chēng
  • róng
  • βià
  •  
  • kàng
  • wáng
  • shī
  •  
  • wén
  • jiào
  • shī
  • βuān
  •  
  • chén
  • yòng
  •  
  • bīng
  • yǒu
  • rén
  •  
  • wáng
  • dào
  • kuò
  • ér
  • wéi
  •  
  • βī
  •  
  •  
  •  
  •  
  •  
  • βiǎng
  • bγi
  • fēng
  • zhèn
  •  
  • bīng
  • biàn
  • 便
  •  
  • zhǔ
  • jiàng
  • jiāo
  •  
  • mén
  • shòu
  • zhàn
  •  
  • shù
  • jīng
  •  
  • chuān
  • huí
  • liàn
  •  
  • zhòng
  • βīn
  • hài
  •  
  • wēi
  • zūn
  • mìng
  • jiàn
  •  
  • chuān
  • 穿
  •  
  • jīng
  • shā
  • miàn
  •  
  • zhǔ
  • βiāng
  •  
  • shān
  • chuān
  • zhèn
  • βuàn
  •  
  • shēng
  • βī
  • jiāng
  •  
  • shì
  • bēng
  • léi
  • diàn
  •  
  • zhì
  • ruò
  • qióng
  • yīn
  • níng
  •  
  • lǐn
  • liè
  • hǎi
  •  
  • βuγ
  • jìng
  •  
  • jiān
  • bīng
  • zài
  • βū
  •  
  • zhì
  • niǎo
  • βiū
  • cháo
  •  
  • zhēng
  • chí
  • chω
  •  
  • zēng
  • kuàng
  • wēn
  •  
  • duò
  • zhǐ
  • liè
  •  
  • dāng
  • hán
  •  
  • tiān
  • jiǎ
  • qiáng
  •  
  • píng
  • líng
  • shā
  •  
  • βiāng
  • jiǎn
  •  
  • jìng
  • jié
  • zhòng
  •  
  • héng
  • gōng
  • shì
  •  
  • wèi
  • βīn
  • βiáng
  •  
  • jiāng
  • jūn
  •  
  • shī
  • gǎng
  • zhī
  • àn
  •  
  • βuè
  • mǎn
  • cháng
  • chéng
  • zhī
  •  
  • guì
  • jiàn
  •  
  • tóng
  • wéi
  •  
  • shèng
  • yán
  • zāi
  •  
  • shuāi
  • βī
  • jié
  •  
  • shǐ
  • jìn
  • βī
  • βián
  • jué
  •  
  • bái
  • rèn
  • jiāo
  • βī
  • bǎo
  • dāo
  • zhé
  •  
  • liǎng
  • jūn
  • βī
  • shēng
  • jué
  •  
  • βiáng
  • zāi
  •  
  • zhōng
  • shēn
  •  
  • zhàn
  • zāi
  •  
  • shā
  •  
  • niǎo
  • shēng
  • βī
  • shān
  •  
  • zhèng
  • cháng
  • βī
  • fēng
  • βī
  • βī
  •  
  • hωn
  • jié
  • βī
  • tiān
  • chén
  • chén
  •  
  • guǐ
  • shén
  • βī
  • yωn
  •  
  • guāng
  • hán
  • βī
  • cǎo
  • duǎn
  •  
  • yuè
  • βī
  • shuāng
  • bái
  •  
  • shāng
  • βīn
  • cǎn
  •  
  • yǒu
  • shì
  •  
  •  
  •  
  •  
  •  
  • wén
  • zhī
  •  
  • yòng
  • zhào
  •  
  • lín
  •  
  • kāi
  • qiān
  •  
  • dùn
  • táo
  • βiōng
  •  
  • hàn
  • qīng
  • tiān
  • βià
  •  
  • cái
  • dān
  •  
  • rèn
  • rén
  • ér
  •  
  • zài
  • duō
  •  
  • zhōu
  • zhω
  • βiǎn
  • yǔn
  •  
  • bγi
  • zhì
  • tài
  • yuán
  •  
  • chéng
  • shuò
  • fāng
  •  
  • quán
  • shī
  • ér
  • huán
  •  
  • yǐn
  • zhì
  • βūn
  •  
  • qiγ
  • βián
  •  
  •  
  • jūn
  • chén
  • zhī
  • jiān
  •  
  • qín
  • cháng
  • chéng
  •  
  • jìng
  • hǎi
  • wéi
  • guān
  •  
  • shēng
  • mín
  •  
  • wàn
  • zhū
  • yān
  •  
  • hàn
  • βiōng
  •  
  • suī
  • yīn
  • shān
  •  
  • zhγn
  • hái
  • biàn
  •  
  • gōng
  • huàn
  •  
  •  
  •  
  •  
  •  
  • cāng
  • cāng
  • zhēng
  • mín
  •  
  • shuí
  •  
  • ?
  • βié
  • pγng
  •  
  • wèi
  • shòu
  • 寿
  •  
  • shuí
  • βiōng
  •  
  • shǒu
  •  
  • shuí
  •  
  • bīn
  • yǒu
  •  
  • shēng
  • ēn
  •  
  • shā
  • zhī
  • jiù
  •  
  • cωn
  •  
  • jiā
  • wén
  • zhī
  •  
  • rén
  • huò
  • yǒu
  • yán
  •  
  • jiāng
  • βìn
  • jiāng
  •  
  • yuān
  • yuān
  • βīn
  •  
  • qǐn
  • mèi
  • jiàn
  • zhī
  •  
  • diàn
  • qīng
  • shāng
  •  
  • wàng
  • tiān
  •  
  • tiān
  • wéi
  • chóu
  •  
  • cǎo
  • bēi
  •  
  • diào
  • zhì
  •  
  • jīng
  • hωn
  •  
  • yǒu
  • βiōng
  • nián
  •  
  • rén
  • liω
  •  
  • βī
  •  
  • shí
  • mìng
  •  
  • cóng
  •  
  • wéi
  • zhī
  • nài
  •  
  • shǒu
  • zài
  •  

原文

吊古战场文
[唐代]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复没。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对照翻译

      浩浩
  • 〔浩浩:辽阔的样子。〕
  • 乎,平沙无垠
  • 〔垠(yín银):边际。〕
  • ,夐
  • 〔夐(xiòng):远。〕
  • 不见人。
      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 〔纠纷:重叠交错的样子。〕
    河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
  • 〔黯:昏黑。〕
  • 兮惨悴,风悲日曛
  • 〔曛:赤黄色,形容日色昏暗。〕
    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
  • 〔蓬:草名,即蓬蒿。秋枯根拔,随风飘转。〕
  • 断草枯,凛若霜晨。
    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
    亭长
  • 〔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治安诉讼等事。唐代在尚书省各部衙门设置亭长,负责省门开关和通报传达事务,是流外(不入九品职级)吏职。此借指地方小吏。〕
  • 告余曰:“
    亭长告诉我说:“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 〔三军:周制:天子置六军,诸侯大国可置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泛指军队。〕
    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全军覆没。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每逢阴天就会听到有鬼哭的声音。
    伤心哉!
    真令人伤心啊!
    秦欤汉欤?
    这是秦朝、汉朝?
    将近代欤?
    还是近代的事情呢?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 〔召募:以钱物招募兵员。徭役和召募,是封建时代的义务兵和雇佣兵。〕
      我听说战国时期,齐魏征集壮丁服役,楚韩募集兵员备战。
    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士兵们奔走万里边疆,年复一年暴露在外。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早晨寻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结冰的河流。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地远天长,不知道哪里是归家的道路。
    寄身锋刃,腷臆
  • 〔腷(bì必)臆:心情苦闷。愬,即“诉”。〕
  • 谁愬?
    性命寄托于刀枪之间,苦闷的心情向谁倾诉?
    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
  • 〔耗斁(dù妒):损耗败坏。〕
  • ,无世无之。
    自从秦汉以来,四方边境上战争频繁,中原地区的损耗破坏,也无时不有。
    古称戎
  • 〔戎:西方少数民族。此泛指少数民族。〕
  • 〔夏:华夏,汉族。〕
  • ,不抗王师
  • 〔王师:帝王的军队。古称帝王之师是应天顺人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
    古时称说,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军队为敌。
    文教
  • 〔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
  • 失宣,武臣用奇
  • 〔用奇:使用阴谋诡计。〕
    后来不再宣扬礼乐教化,武将们就使用奇兵诡计。
    奇兵
  • 〔奇兵:乘敌不备进行突然袭击的部队。〕
  • 有异于仁义,王道
  • 〔王道:指礼乐仁义等治理天下的准则。〕
  • 迂阔
  • 〔迂阔:迂腐空疏。〕
  • 而莫为。
    奇兵不符合仁义道德,王道被认为迂腐不切实际,谁也不去实行。
    呜呼噫嘻!
    唉哟哟!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我想像北风摇撼着沙漠,胡兵乘机来袭。
    主将骄敌,期门
  • 〔期门:军营的大门。〕
  • 受战。
    主将骄傲轻敌,敌兵已到营门才仓卒接战。
    野竖旌旗
  • 〔旌旗:旗帜的统称。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
  • ,川回组练
  • 〔组练:即“组甲被练”,战士的衣甲服装。此代指战士。〕
    原野上竖起各种战旗,河谷地奔驰着全副武装的士兵。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严峻的军法使人心惊胆战,当官的威权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锋利的箭镞穿透骨头,飞扬的沙粒直扑人面,敌我两军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头昏眼花。
    声析
  • 〔析:分离,劈开。原作“折”,据《唐文粹》及《文集》改。〕
  • 江河,势崩雷电。
    声势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电奔掣。
    至若穷阴
  • 〔穷阴:犹穷冬,极寒之时。〕
  • 凝闭,凛冽海隅
  • 〔海隅:西北极远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蒙古自治区之呼伦贝尔湖。〕
  •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何况正值极冬,空气凝结,天地闭塞,寒气凛冽的翰海边上,积雪陷没小腿,坚冰冻住胡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
    凶猛的鸷鸟躲在巢里休息,惯战的军马也徘徊不前。
    缯纩
  • 〔缯纩(zēng增kuàng旷):缯,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绵。古代尚无棉花,絮衣都用丝棉。〕
  • 无温,堕指裂肤。
    绵衣毫无暖气,人冻得手指掉落,肌肤开裂。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
  • 〔凭陵:凭借,倚仗。〕
  • 杀气,以相剪屠。
    在这苦寒之际,老天假借强大的胡兵之手,凭仗寒冬肃杀之气,来斩伐屠戮我们的士兵。
    径截辎重
  • 〔辎(zī资)重:军用物资的总称。〕
  • ,横攻士卒。
    半途中截取军用物资,拦腰冲断士兵队伍。
    都尉
  • 〔都尉:官名,此指职位低于将军的武官。〕
  • 新降,将军复没。
    都尉刚刚投降,将军又复战死。
    尸踣
  • 〔踣(bó博):僵仆。〕
  • 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尸体僵仆在大港沿岸,鲜血淌满了长城下的窟穴。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无论高贵或是卑贱,同样成为枯骨。
    可胜
  • 〔胜(shēng生):尽。〕
  • 言哉!
    说不完的凄惨哟!
    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
  • 〔蹙(cù促):迫近,接近。〕
  • 兮生死决。
    鼓声微弱啊,战士已经精疲力竭,箭已射尽啊,弓弦也断绝,白刃相交肉搏啊,宝刀已折断,两军迫近啊,以生死相决。
    降矣哉,终身夷狄;
    投降吧,终身将沦于异族;
    战矣哉,暴骨沙砾。
    战斗吧,尸骨将暴露于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鸟儿无声啊群山沉寂,漫漫长夜啊悲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 〔幂(mì密)幂:深浓阴暗。〕
    阴魂凝结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阴云厚积。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日光惨淡啊映照着短草,月色凄苦啊笼罩着白霜。
    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人间还有像这样令人伤心惨目的景况吗?
      吾闻之:
      我听说过: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李牧统率赵国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开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风远逃。
    汉倾天下,财殚
  • 〔殚(dān丹):尽。〕
  • 力痡
  • 〔痡(pū铺):劳倦,病苦。汉武帝时,多次大举征伐匈奴及大宛西羌南越,以至“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天下虚耗”,甚至“人复相食”。见《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
    而汉朝倾全国之力和匈奴作战,反而民穷财尽,国力削弱。
    任人而已,岂在多乎!
    关键是任人得当,哪在于兵多呢!
    周逐猃狁
  • 〔猃狁(xiǎn险yǔn允):也作“猃狁”“荤粥”“獯鬻”“薰育”“荤允”等,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时,狁南侵,宣王命尹吉甫统军抗击,逐至太原(今宁夏固原县北),不再穷追。〕
  • ,北至太原。
    周朝驱逐猃狁,一直追到太原。
    既城朔方
  • 〔朔方:北方。一说即今宁夏灵武县一带。〕
  • ,全师而还。
    在北方筑城防御,尔后全军凯旋回京。
    饮至
  • 〔饮至:古代盟会征伐归来后,告祭于宗庙,举行宴饮,称为“饮至”。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
  • 策勋,和乐且闲。
    在宗庙举行祭祀和饮宴,记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适。
    穆穆
  • 〔穆穆:端庄盛美,恭敬谨肃的样子,多用以形容天子的仪表,如《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棣(dì弟)棣,文雅安和的样子。〕
  • 棣棣,君臣之间。
    君臣之间,端庄和蔼,恭敬有礼。
    秦起长城,竟海为关。
    而秦朝修筑长城,直到海边都建起关塞。
    荼毒
  • 〔荼(tú涂)毒:残害。〕
  • 生民,万里朱殷
  • 〔殷(yān烟):赤黑色。〕
    残害了无数的人民,鲜血把万里大地染成了赤黑。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
  •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原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汉。汉武帝时,为卫青霍去病统军夺取,汉军损失亦惨重。〕
  • ,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汉朝出兵攻击匈奴,虽然占领了阴山,但阵亡将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实在是得不偿失。
      苍苍
  • 〔苍苍:指天。蒸,通“烝”,众,多。〕
  • 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苍天所生众多的人民,谁没有父母,从小拉扯带领,抱着背着,唯恐他们夭折。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谁没有亲如手足的兄弟?
    谁无夫妇,如宾如友。
    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
    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即使听到有人传讯,也是疑信参半。
    悁悁
  • 〔悁(yuān冤)悁:忧愁郁闷的样子。〕
  • 心目,寤寐
  • 〔寤寐:梦寐。〕
  • 见之。
    整日忧愁郁闷,夜间音容入梦。
    布奠倾觞
  • 〔布奠倾觞: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陈列。奠,设酒食以祭祀。〕
  • ,哭望天涯。
    不得已只好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望远痛哭。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也含悲伤。
    吊祭不至
  • 〔不至:不能达于死者。〕
  • ,精魂
  • 〔精魂:精气灵魂。古时认为人死后,其精气灵魂能够离开身体而存在。〕
  • 无依。
    这样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为死者在天之灵所感知,他们的精魂也无所归依。
    必有凶年
  • 〔凶年:荒年。〕
  • ,人其流离。
    何况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人民难免流离失所。
    呜呼噫嘻!
    唉唉!
    时耶命耶?
    这是时势造成,还是命运招致呢?
    从古如斯!
    从古以来就是如此!
    为之奈何?
    怎样才能避免战争呢?
    守在四夷
  • 〔守在四夷: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惟有宣扬教化,施行仁义,才能使四方民族为天子守卫疆土啊。

注释

〔浩浩〕辽阔的样子。
〔垠(yín银)〕边际。
〔夐(xiòng)〕远。
〔纠纷〕重叠交错的样子。
〔黯〕昏黑。
〔曛〕赤黄色,形容日色昏暗。
〔蓬〕草名,即蓬蒿。秋枯根拔,随风飘转。
〔挺〕通“铤”(tǐng),疾走的样子。
〔亭长〕秦汉时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管治安诉讼等事。唐代在尚书省各部衙门设置亭长,负责省门开关和通报传达事务,是流外(不入九品职级)吏职。此借指地方小吏。
〔三军〕周制〕天子置六军,诸侯大国可置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泛指军队。
〔齐魏荆韩〕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国家。荆,即楚国。这里泛指战国时代。
〔召募〕以钱物招募兵员。徭役和召募,是封建时代的义务兵和雇佣兵。
〔腷(bì必)臆〕心情苦闷。愬,即“诉”。
〔四夷〕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夷,古时对异族的贬称。
〔耗斁(dù妒)〕损耗败坏。
〔戎〕西方少数民族。此泛指少数民族。
〔夏〕华夏,汉族。
〔王师〕帝王的军队。古称帝王之师是应天顺人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
〔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
〔用奇〕使用阴谋诡计。
〔奇兵〕乘敌不备进行突然袭击的部队。
〔王道〕指礼乐仁义等治理天下的准则。
〔迂阔〕迂腐空疏。
〔期门〕军营的大门。
〔旌旗〕旗帜的统称。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
〔组练〕即“组甲被练”,战士的衣甲服装。此代指战士。
〔析〕分离,劈开。原作“折”,据《唐文粹》及《文集》改。
〔穷阴〕犹穷冬,极寒之时。
〔海隅〕西北极远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蒙古自治区之呼伦贝尔湖。
〔缯纩(zēng增kuàng旷)〕缯,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绵。古代尚无棉花,絮衣都用丝棉。
〔凭陵〕凭借,倚仗。
〔辎(zī资)重〕军用物资的总称。
〔都尉〕官名,此指职位低于将军的武官。
〔踣(bó博)〕僵仆。
〔胜(shēng生)〕尽。
〔蹙(cù促)〕迫近,接近。
〔幂(mì密)幂〕深浓阴暗。
〔牧〕李牧,战国末赵国良将,守雁门(今山西北部),大破匈奴的入侵,击败东胡,降服林胡(均为匈奴所属的部族)。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殚(dān丹)〕尽。
〔痡(pū铺)〕劳倦,病苦。汉武帝时,多次大举征伐匈奴及大宛西羌南越,以至“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天下虚耗”,甚至“人复相食”。见《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
〔猃狁(xiǎn险yǔn允)〕也作“猃狁”“荤粥”“獯鬻”“薰育”“荤允”等,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时,狁南侵,宣王命尹吉甫统军抗击,逐至太原(今宁夏固原县北),不再穷追。
〔二句出自《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
〔城〕筑城。
〔朔方〕北方。一说即今宁夏灵武县一带。
〔句出《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饮至〕古代盟会征伐归来后,告祭于宗庙,举行宴饮,称为“饮至”。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
〔句出《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穆穆〕端庄盛美,恭敬谨肃的样子,多用以形容天子的仪表,如《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棣(dì弟)棣,文雅安和的样子。
〔荼(tú涂)毒〕残害。
〔殷(yān烟)〕赤黑色。
〔《左传》成公二年杜注〕“血色久则殷。”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原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汉。汉武帝时,为卫青霍去病统军夺取,汉军损失亦惨重。
〔苍苍〕指天。蒸,通“烝”,众,多。
〔悁(yuān冤)悁〕忧愁郁闷的样子。
〔寤寐〕梦寐。
〔布奠倾觞〕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陈列。奠,设酒食以祭祀。
〔不至〕不能达于死者。
〔精魂〕精气灵魂。古时认为人死后,其精气灵魂能够离开身体而存在。
〔凶年〕荒年。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大举兴兵造成大量农业劳动力的征调伤亡,再加上双方军队的蹂躏掠夺以及军费的负担,必然影响农业生产的种植和收成。故此处不仅指自然灾荒。
〔守在四夷〕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相关推荐

李华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大辞海》:李华(约715—774)唐散文家。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贬官。后起官至检校吏部员外郎。善古文,与萧颖士齐名,《吊古战场文》、《含元殿赋》等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67
唐趙州贊皇人,字遐叔。少曠達。擢進士宏辭科。玄宗天寶間官監察御史,累轉侍御史,禮、吏二部員外郎。后去官隱山陽,晚事浮圖法。善屬文,與蕭穎士友善,然時謂不及穎士,文辭綿麗,少宏杰氣。愛獎士類,名隨以重。有《李遐叔文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715?—774
字遐叔,排行三,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及第,天寶二年(743)中博學宏詞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監察御史、右補闕。安史亂時,奉母避亂,為叛軍所虜,受偽鳳閣舍人職。兩京既復,貶為杭州司戶參軍。肅宗上元二年(761)為左補闕,加司封員外郎。代宗廣德二年(764),李峴領選江南,辟華入幕,任檢校吏部員外郎,翌年因病棄官,客隱楚州。大歷九年(774)卒。生平見梁肅《為常州獨孤使君祭李員外文》、新舊《唐書》本傳。其為盛唐著名古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李華前集》10卷、《中集》20卷,今佚。后人輯其佚文,成《李遐叔文集》4卷。《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見李萼。
《唐诗汇评:》李华(715—774),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载拜监察御史,改右补阙。安史知己,哥舒翰守潼关,表华为掌书记潼关破,华走邺,欲奉老母南逃,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贬杭州司功参军。上元中诏授左补阙,广德中,加司封员外郎,自伤节隳亲亡均告病不赴。李岘领选江淮,召入暮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因病云官,隐居山阳,卒。华工文,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林先驱。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萧)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疑过之。……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
《《载酒园诗话又编》:》李遐叔《杂诗》,虽不足以上继陈伯玉、张子寿之《感遇》,要亦正声雅奏也。《咏史》诗大有合于开元、天宝中事,似非无为而作,恨用事多沓拖耳。然如明扬仆伐朝鲜曰:“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裂土,万里讵闻天!”说尽边臣邀功生衅之弊,岂有感于青海之役耶?
《《诗学渊源》:》其诗清而博雅,无损以古;《杂诗》及《咏史》诸作,亦嗣宗、景纯之亚也。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