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祖龙力驱不肯去,至今鞭血余殷红。
崩崖岸谷森云树,萧寺门横入山路。
谁道营丘笔有神,只得峰峦两三处。
我方万里来天涯,坡陀绕绕昏风沙。
直教眼界增明秀,好在岚光日夕佳。
封龙山边生处乐,此山之间亦不恶。
他年南北两生涯,不妨世有扬州鹤。
《大辞海》:蔡珪(?—1174)金文学家。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天德三年(1151年)进士,官礼部郎中。诗多描绘行旅风物,或抒写闲适心情。也能文。元好问引萧贡说云:金初文士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等皆由宋入金,真正可作为金文学家者,自蔡珪始,党怀英次之,赵秉文又次之。见《中州集》。
《大辞海》:蔡珪(?—1174)金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正甫。蔡松年之子。天德进士。历任翰林修撰同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兼太常丞。参与删定朝廷礼仪制度等。正隆三年(1158年)为编类官,鉴定官府所收三代以来鼎钟彝器。著述颇丰,今佚。其诗多描绘行旅途中风物,或抒写闲适心情。也能文。元好问引萧贡说云:金初文士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等皆由宋入金,真正可作为金文学家的,自蔡珪始,党怀英次之,赵秉文又次之。见《中州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字正甫。他考中进士,不求调迁,很久才授予澄州军事判官,后调三河县主簿。遭逢父丧,未终丧制起用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任职八年,改为户部员外郎,兼任太常丞。蔡号称善辨博学,凡朝廷制度的改易,蔡为编类详定检讨删定官。两燕王墓原在中都(今北京市)东城外,海陵扩大京城的范围,将墓扩到东城内。大定九年(1169),下诏改葬城外,蔡珪作《两燕王墓辨》。过了不久,蔡珪授官河东北路转运副使,又入朝为修撰,迁为礼部郎中。此时,蔡得风病,不能语,乃授为潍州刺史,世宗责怪蔡珪不能奏谢,于是退休,不久去世。蔡珪的文章有《补正水经》五篇,《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除《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今存,余皆亡佚。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315-2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