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乾隆四十年〕即公元年。
〔城墉〕城墙。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
〔翳高塞深〕遮掩高处,填塞深处。
〔灵岩寺〕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年)始建于灵岩山下。寺中的四十罗汉像为宋宣和年间(~年)所塑。皆属著名古迹。
〔龛〕供佛像的石室。
〔度〕估计。
〔十九〕十分之九。
〔斜援〕斜出可供攀援之石。援,牵引,攀附,援助。
〔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帷张而车行〕山势如帷幕张开,军队前进。
〔岩尻〕山岩的末端。尻,脊骨末端。
〔皇帝〕指当时的乾隆皇帝。
〔甘露〕甜美的露水。
〔酌以饮余〕斟给我喝。酌,本指斟酒,此作动词用。
〔墁〕镶嵌。
〔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朱子颍〕时任泰安知府,为姚鼐挚友。
〔聂剑光〕字剑光,泰安人。对泰山周的山川位置地理形势颇有研究,著有《泰山道里记》,姚鼐曾为之作序。
〔溯〕逆流而上佛图澄〕西晋末后赵高僧。西域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年)东来洛阳。
〔朗公谷〕旧名琨瑞溪,因竺僧朗居此,故名。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观〕道教的庙宇。
〔历城〕县名。今属山东省济南市,清为济南府治。
〔张峡〕村镇名,在长清县境。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31—1815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傳,一字夢穀。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四庫全書》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主江南鐘山、紫陽等書院講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簡深古,近歐陽修、曾鞏,與方苞、劉大櫆合為桐城派。選《古文辭類纂》以明義法。有《九經說》、《三傳補注》、《惜抱軒全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一:姚鼐,字姬传,一字梦穀,桐城人。乾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历官刑部郎中,重宴鹿鸣,加四品衔。有《惜抱轩集》。
词学图录: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礼部主事。擢员外郎,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纂修官。乞归。主梅花、钟山、紫阳诸书院讲席。工古文辞,出刘大槐之门,主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之合一,所作净洁精微,气敛神静,为桐城派大师。亦工诗,唐宋兼采,所作清真朴老,对其后宗宋诗派影响甚大。词为馀事,亦婉雅有情致。编有《古文辞类纂》。有《惜抱轩集》,词在集中。
黄鹤楼志·人物篇:姚鼐(1732—1815)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江南紫阳、钟山各书院四十馀年。工古文,与方苞、刘大櫆同为桐城派代表,为桐城派散文集大成者,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之一。曾作七古《登黄鹤楼次补山韵》,纵论古今,吟咏武昌城的始建,黄鹤楼的兴废、得名以及孙吴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