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 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明惠——聪明智慧。惠,同“慧”,聪明。
无嗣(sì)——没有儿子。嗣,子孙后代。
归居——回娘家居住,这里指因无子而被丈夫休弃。
以贞明见称——因为能守节和聪敏被人称道。
暗诵——默读。
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扉屏——门扇屏风。
且——“且……且……”,相当于“一边……一边……”。文中是说一边读一边记。
期(jī)年——满一年。
《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即:《诗》、《书》、《易》、《礼》、《春秋》、《乐》。
《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
《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ào),颛(zhuān)顼(xū)、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是泛指古书。
闾里——里巷。闾,是古代里巷(类似现在街巷)的门。
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
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王嘉(?~390年),字子年,陇西安阳人。前秦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前秦立国后隐于倒兽山,苻坚屡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公元384年,西燕、后秦围攻长安,并各派使者拉拢王嘉,但王嘉选择协助前秦天王苻坚,苻坚让其和释道安居于宫中外殿。王嘉能言未发生之事,备受苻坚信任。 [1]
公元390年,后秦皇帝姚苌恼羞成怒,将王嘉杀害。
王嘉著有《牵三歌》和志怪小说《拾遗记》等作品,其中《拾遗记》原书19卷,由于十六国之际的战乱,典章散失。南梁萧绮缀拾成文,改编为10卷,今仍行于世。
《大辞海》:王嘉东晋时前秦陇西安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字子年。系方士,初隐居于东阳谷,后居终南山,弟子追随受业者数百人。苻坚累征不起,后被姚苌所杀(约公元390年前后)。著有《拾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