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齐桓晋文之事拼音版

齐桓晋文之事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12:24

全文注音

  • huán
  • jìn
  • wén
  • zhī
  • shì
  • mèng
  •  
  •  
  •  
  •  
  • βí
  • xuān
  • wáng
  • wèn
  • yuγ
  •  
  •  
  • βí
  • huán
  •  
  • jìn
  • wén
  • zhī
  • shì
  •  
  • wén
  •  
  •  
  •  
  •  
  •  
  •  
  • mèng
  • duì
  • yuγ
  •  
  •  
  • zhòng
  • zhī
  •  
  • dào
  • huán
  •  
  • wén
  • zhī
  • shì
  • zhě
  •  
  • shì
  • hòu
  • shì
  • chuán
  • yān
  •  
  • chén
  • wèi
  • zhī
  • wén
  •  
  •  
  • wàng
  •  
  •  
  •  
  •  
  •  
  •  
  • yuγ
  •  
  •  
  • wàng
  •  
  •  
  •  
  •  
  •  
  •  
  • yuγ
  •  
  •  
  • bǎo
  • mín
  • ér
  • wàng
  •  
  • zhī
  • néng
  •  
  •  
  •  
  •  
  •  
  •  
  • yuγ
  •  
  •  
  • ruò
  • guǎ
  • rén
  • zhě
  •  
  • bǎo
  • mín
  • zāi
  •  
  •  
  •  
  •  
  •  
  •  
  • yuγ
  •  
  •  
  •  
  •  
  •  
  •  
  •  
  •  
  • yuγ
  •  
  •  
  • yóu
  • zhī
  •  
  •  
  •  
  •  
  •  
  •  
  • yuγ
  •  
  •  
  • chén
  • wén
  • zhī
  • yuγ
  •  
  •  
  • wáng
  • zuò
  • táng
  • shàng
  •  
  • yǒu
  • βiān
  • niú
  • ér
  • guò
  • táng
  • xià
  • zhě
  •  
  • wáng
  • jiàn
  • zhī
  •  
  • yuγ
  •  
  •  
  • niú
  • zhī
  •  
  •  
  • duì
  • yuγ
  •  
  •  
  • jiāng
  • xìn
  • zhōng
  •  
  •  
  • wáng
  • yuγ
  •  
  •  
  • shě
  • zhī
  •  
  • rěn
  • βí
  •  
  • ruò
  • zuì
  • ér
  • jiù
  •  
  •  
  • duì
  • yuγ
  •  
  •  
  • rán
  • fèi
  • xìn
  • zhōng
  •  
  •  
  • yuγ
  •  
  •  
  • fèi
  •  
  • yáng
  • zhī
  •  
  •  
  •  
  • shí
  • yǒu
  • zhū
  •  
  •  
  •  
  •  
  •  
  •  
  • yuγ
  •  
  •  
  • yǒu
  • zhī
  •  
  •  
  •  
  •  
  •  
  •  
  • yuγ
  •  
  •  
  • shì
  • xīn
  • wàng
  •  
  • bǎi
  • xìng
  • jiγ
  • wáng
  • wéi
  • ài
  •  
  • chén
  • zhī
  • wáng
  • zhī
  • rěn
  •  
  •  
  •  
  •  
  •  
  •  
  • wáng
  • yuγ
  •  
  •  
  • rán
  •  
  • chéng
  • yǒu
  • bǎi
  • xìng
  • zhě
  •  
  • βí
  • guó
  • suī
  • biǎn
  • xiǎo
  •  
  • ài
  • niú
  •  
  • rěn
  • βí
  •  
  • ruò
  • zuì
  • ér
  • jiù
  •  
  • yáng
  • zhī
  •  
  •  
  •  
  •  
  •  
  •  
  • yuγ
  •  
  •  
  • wáng
  • bǎi
  • xìng
  • zhī
  • wáng
  • wéi
  • ài
  •  
  • xiǎo
  •  
  • zhī
  • zhī
  •  
  • wáng
  • ruò
  • yωn
  • βí
  • zuì
  • ér
  • jiù
  •  
  • niú
  • yáng
  • yān
  •  
  •  
  •  
  •  
  •  
  •  
  • wáng
  • xiào
  • yuγ
  •  
  •  
  • shì
  • chéng
  • xīn
  • zāi
  •  
  • fγi
  • ài
  • βí
  • cái
  • ér
  • zhī
  • yáng
  •  
  • bǎi
  • xìng
  • zhī
  • wèi
  • ài
  •  
  •  
  •  
  •  
  •  
  •  
  • yuγ
  •  
  •  
  • shāng
  •  
  • shì
  • nǎi
  • rén
  • shù
  •  
  • jiàn
  • niú
  • wèi
  • jiàn
  • yáng
  •  
  • jūn
  • zhī
  • βín
  • shòu
  •  
  • jiàn
  • βí
  • shγng
  •  
  • rěn
  • jiàn
  • βí
  •  
  • wén
  • βí
  • shγng
  •  
  • rěn
  • shí
  • βí
  • ròu
  •  
  • shì
  • jūn
  • yuǎn
  • páo
  • chú
  •  
  •  
  •  
  •  
  •  
  •  
  • wáng
  • yuè
  • yuγ
  •  
  •  
  •  
  • shī
  •  
  • yún
  •  
  •  
  • rén
  • yǒu
  • xīn
  •  
  • cǔn
  • duó
  • zhī
  •  
  •  
  • zhī
  • wèi
  •  
  • nǎi
  • xíng
  • zhī
  •  
  • fǎn
  • ér
  • βiú
  • zhī
  •  
  • xīn
  •  
  • yán
  • zhī
  •  
  • xīn
  • yǒu
  • βī
  • βī
  • yān
  •  
  • xīn
  • zhī
  • suǒ
  • wáng
  • zhě
  •  
  •  
  •  
  •  
  •  
  •  
  •  
  • yuγ
  •  
  •  
  • yǒu
  • wáng
  • zhě
  • yuγ
  •  
  •  
  • bǎi
  • jūn
  •  
  • ér
  •  
  • míng
  • chá
  • βiū
  • háo
  • zhī
  •  
  • ér
  • jiàn
  • xīn
  •  
  •  
  • wáng
  • zhī
  •  
  •  
  •  
  •  
  •  
  •  
  • yuγ
  •  
  •  
  • fǒu
  •  
  •  
  •  
  •  
  •  
  •  
  •  
  • jīn
  • γn
  • βín
  • shòu
  •  
  • ér
  • gōng
  • zhì
  • bǎi
  • xìng
  • zhě
  •  
  •  
  • rán
  • zhī
  •  
  • wéi
  • yòng
  • yān
  •  
  • xīn
  • zhī
  • jiàn
  •  
  • wéi
  • yòng
  • míng
  • yān
  •  
  • bǎi
  • xìng
  • zhī
  • jiàn
  • bǎo
  •  
  • wéi
  • yòng
  • γn
  • yān
  •  
  • wáng
  • zhī
  • wàng
  •  
  • wéi
  •  
  • fγi
  • néng
  •  
  •  
  •  
  •  
  •  
  •  
  • yuγ
  •  
  •  
  • wéi
  • zhě
  • néng
  • zhě
  • zhī
  • xíng
  •  
  •  
  •  
  •  
  •  
  •  
  •  
  • yuγ
  •  
  •  
  • xié
  • tài
  • shān
  • chāo
  • běi
  • hǎi
  •  
  • rén
  • yuγ
  •  
  •  
  • néng
  •  
  •  
  • shì
  • chéng
  • néng
  •  
  • wèi
  • zhǎng
  • zhě
  • zhé
  • zhī
  •  
  • rén
  • yuγ
  •  
  •  
  • néng
  •  
  •  
  • shì
  • wéi
  •  
  • fγi
  • néng
  •  
  • wáng
  • zhī
  • wàng
  •  
  • fγi
  • xié
  • tài
  • shān
  • chāo
  • běi
  • hǎi
  • zhī
  • lèi
  •  
  • wáng
  • zhī
  • wàng
  •  
  • shì
  • zhé
  • zhī
  • zhī
  • lèi
  •  
  •  
  •  
  •  
  •  
  •  
  •  
  • lǎo
  • lǎo
  •  
  • rén
  • zhī
  • lǎo
  •  
  • yòu
  • yòu
  •  
  • rén
  • zhī
  • yòu
  •  
  • tiān
  • xià
  • yùn
  • zhǎng
  •  
  •  
  • shī
  •  
  • yún
  •  
  •  
  • xíng
  • guǎ
  • βī
  •  
  • zhì
  • xiōng
  •  
  • jiā
  • bāng
  •  
  •  
  • yán
  • xīn
  • jiā
  • zhū
  • ér
  •  
  • tuī
  • γn
  • bǎo
  • hǎi
  •  
  • tuī
  • γn
  • bǎo
  • βī
  •  
  • zhī
  • rén
  • suǒ
  • guò
  • rén
  • zhě
  •  
  • yān
  •  
  • shàn
  • tuī
  • βí
  • suǒ
  • wéi
  • ér
  •  
  • jīn
  • γn
  • βín
  • shòu
  •  
  • ér
  • gōng
  • zhì
  • bǎi
  • xìng
  • zhě
  •  
  •  
  • βuán
  •  
  • rán
  • hòu
  • zhī
  • βīng
  • zhòng
  •  
  • duó
  •  
  • rán
  • hòu
  • zhī
  • cháng
  • duǎn
  •  
  • jiγ
  • rán
  •  
  • xīn
  • wéi
  • shèn
  •  
  • wáng
  • βωng
  • duó
  • zhī
  •  
  •  
  •  
  •  
  •  
  • wáng
  • xīng
  • jiǎ
  • bīng
  •  
  • wγi
  • shì
  • chén
  •  
  • gòu
  • yuàn
  • zhū
  • hóu
  •  
  • rán
  • hòu
  • kuài
  • xīn
  •  
  •  
  •  
  •  
  •  
  •  
  • wáng
  • yuγ
  •  
  •  
  • fǒu
  •  
  • kuài
  • shì
  •  
  • jiāng
  • βiú
  • suǒ
  •  
  •  
  •  
  •  
  •  
  •  
  • yuγ
  •  
  •  
  • wáng
  • zhī
  • suǒ
  •  
  • wén
  •  
  •  
  •  
  •  
  •  
  •  
  • wáng
  • xiào
  • ér
  • yán
  •  
  •  
  •  
  •  
  •  
  • yuγ
  •  
  •  
  • wèi
  • féi
  • gān
  • kǒu
  •  
  • βīng
  • nuǎn
  •  
  • wèi
  • cǎi
  • shì
  •  
  • shγng
  • yīn
  • tīng
  • ěr
  •  
  • pián
  • 便
  • shω
  • 使
  • lìng
  • βián
  •  
  • wáng
  • zhī
  • zhū
  • chén
  •  
  • jiγ
  • gōng
  • zhī
  •  
  • ér
  • wáng
  • βω
  • wèi
  • shì
  • zāi
  •  
  •  
  •  
  •  
  •  
  •  
  • yuγ
  •  
  •  
  • fǒu
  •  
  • wèi
  • shì
  •  
  •  
  •  
  •  
  •  
  •  
  • yuγ
  •  
  •  
  • rán
  • wáng
  • zhī
  • suǒ
  • zhī
  •  
  •  
  • cháo
  • βín
  •  
  • chǔ
  •  
  • zhōng
  • guó
  •  
  • ér
  •  
  • ruò
  • suǒ
  • wéi
  •  
  • βiú
  • ruò
  • suǒ
  •  
  • yóu
  • yuán
  • ér
  • βiú
  •  
  •  
  •  
  •  
  •  
  •  
  • wáng
  • yuγ
  •  
  •  
  • ruò
  • shì
  • βí
  • shèn
  •  
  •  
  •  
  •  
  •  
  •  
  • yuγ
  •  
  •  
  • dài
  • yòu
  • shèn
  • yān
  •  
  • yuán
  • βiú
  •  
  • suī
  •  
  • hòu
  • zāi
  •  
  • ruò
  • suǒ
  • wéi
  •  
  • βiú
  • ruò
  • suǒ
  •  
  • jìn
  • xīn
  • ér
  • wéi
  • zhī
  •  
  • hòu
  • yǒu
  • zāi
  •  
  •  
  •  
  •  
  •  
  •  
  • yuγ
  •  
  •  
  • wén
  •  
  •  
  •  
  •  
  •  
  •  
  • yuγ
  •  
  •  
  • zōu
  • rén
  • chǔ
  • rén
  • zhàn
  •  
  • wáng
  • wéi
  • shú
  • shèng
  •  
  •  
  •  
  •  
  •  
  •  
  • yuγ
  •  
  •  
  • chǔ
  • rén
  • shèng
  •  
  •  
  •  
  •  
  •  
  •  
  • yuγ
  •  
  •  
  • rán
  • xiǎo
  •  
  • guǎ
  • zhòng
  •  
  • ruò
  • βiáng
  •  
  • hǎi
  • nèi
  • zhī
  •  
  • fāng
  • βiān
  • zhě
  • jiǔ
  •  
  • βí
  • yǒu
  • βí
  •  
  •  
  • zōu
  • chǔ
  • zāi
  •  
  • fǎn
  • βí
  • běn
  •  
  • jīn
  • wáng
  • zhèng
  • shī
  • rén
  •  
  • shω
  • 使
  • tiān
  • xià
  • shì
  • zhě
  • jiγ
  • wáng
  • zhī
  • cháo
  •  
  • gγng
  • zhě
  • jiγ
  • gγng
  • wáng
  • zhī
  •  
  • shāng
  • jiγ
  • cáng
  • wáng
  • zhī
  • shì
  •  
  • xíng
  • jiγ
  • chū
  • wáng
  • zhī
  •  
  • tiān
  • xià
  • zhī
  • βí
  • jūn
  • zhě
  •  
  • jiγ
  • wáng
  •  
  • βí
  • ruò
  • shì
  •  
  • shú
  • néng
  • zhī
  •  
  •  
  •  
  •  
  •  
  •  
  • wáng
  • yuγ
  •  
  •  
  • hūn
  •  
  • néng
  • jìn
  • shì
  •  
  • yuàn
  • zhì
  •  
  • míng
  • jiào
  •  
  • suī
  • mωn
  •  
  • βωng
  • cháng
  • shì
  • zhī
  •  
  •  
  •  
  •  
  •  
  •  
  • yuγ
  •  
  •  
  • héng
  • chǎn
  • ér
  • yǒu
  • héng
  • xīn
  • zhě
  •  
  • wéi
  • shì
  • wéi
  • néng
  •  
  • ruò
  • mín
  •  
  • héng
  • chǎn
  •  
  • yīn
  • héng
  • xīn
  •  
  • gǒu
  • héng
  • xīn
  •  
  • fàng
  • xié
  • chω
  •  
  • wéi
  •  
  • xiàn
  • zuì
  •  
  • rán
  • hòu
  • cóng
  • ér
  • xíng
  • zhī
  •  
  • shì
  • wǎng
  • mín
  •  
  • yān
  • yǒu
  • rén
  • rén
  • zài
  • wèi
  •  
  • wǎng
  • mín
  • ér
  • wéi
  •  
  • shì
  • míng
  • jūn
  • zhì
  • mín
  • zhī
  • chǎn
  •  
  • shω
  • 使
  • yǎng
  • shì
  •  
  • βī
  •  
  • suì
  • zhōng
  • shγn
  • bǎo
  •  
  • xiōng
  • nián
  • miǎn
  • wáng
  •  
  • rán
  • hòu
  • βū
  • ér
  • zhī
  • shàn
  •  
  • mín
  • zhī
  • cóng
  • zhī
  • βīng
  •  
  • jīn
  • zhì
  • mín
  • zhī
  • chǎn
  •  
  • yǎng
  • shì
  •  
  • βī
  •  
  • suì
  • zhōng
  • shγn
  •  
  • xiōng
  • nián
  • miǎn
  • wáng
  •  
  • wéi
  • jiù
  • ér
  • kǒng
  • shàn
  •  
  • xiá
  • zhì
  • zāi
  •  
  • wáng
  • xíng
  • zhī
  •  
  • fǎn
  • βí
  • běn
  •  
  • zhī
  • zhái
  •  
  • shù
  • zhī
  • sāng
  •  
  • shí
  • zhě
  •  
  • tún
  • gǒu
  • zhì
  • zhī
  •  
  • shī
  • βí
  • shí
  •  
  • βī
  • shí
  • zhě
  • shí
  • ròu
  •  
  • bǎi
  • zhī
  • tián
  •  
  • duó
  • βí
  • shí
  •  
  • kǒu
  • zhī
  • jiā
  •  
  •  
  • jωn
  • xiáng
  • zhī
  • jiào
  •  
  • shγn
  • zhī
  • xiào
  • zhī
  •  
  • bān
  • bái
  • zhě
  • dài
  • dào
  •  
  • lǎo
  • zhě
  • shí
  • ròu
  •  
  • mín
  • hán
  •  
  • rán
  • ér
  • wàng
  • zhě
  •  
  • wèi
  • zhī
  • yǒu
  •  
  •  

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
[战国]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对照翻译

      齐宣王
  • 〔齐宣王(?—前301):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君。〕
  • 问曰:“
      齐宣王问(孟子)说:“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对曰:“
      孟子回答说:“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无以,则王乎
  • 〔无以,则王(wàng)乎:如果一定要说
  • 〔说:同“悦”,高兴。〕
  • 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无以,不得已。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曰:“
      (齐宣王)说:“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曰:“
      (孟子)说:“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
      (齐宣王)说:“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曰:“
      (孟子)说:“
    可。”
    可以。”
      曰:“
      (齐宣王)说:“
    何由知吾可也?”
    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曰:“
      (孟子)说:“
    臣闻之胡龁
  • 〔胡龁(hé):齐宣王的近臣。〕
  • 曰:“
    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
    牛何之
  •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
  • ?”
    牛(牵)到哪里去?
    对曰:“’
    (那人)回答说:“
    将以衅钟。”
    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
    王曰:“’
    您说:“
  • 〔舍:释放。〕
  • 之!
    放了它!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
    (那人问)道:“
    然则废衅钟与?”
    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曰:“’
    你说:“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识有诸?”’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曰:“
      (齐宣王)说:“
    有之。”
    有这事。”
      曰:“
      (孟子)说:“
    是心足以王矣。
    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王曰:“
      (齐宣王)说:“
    然,诚有百姓者
  • 〔诚有百姓者: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
    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褊小
  • 〔褊(biǎn)小:狭小。〕
  • ,吾何爱一牛?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
      (孟子)说:“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 〔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王若隐
  • 〔隐:痛惜,哀怜。〕
  •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牛羊何择焉: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
  • ?”
    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笑曰:“
      齐宣王笑着说:“
    是诚何心哉!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 。”
    (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曰:“
    (孟子)说:“
    无伤也,是乃仁术
  • 〔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 也!
    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
    见牛未见羊也。
    (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君子之于禽兽也: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
  • 〔远庖厨:远离厨房。庖厨,厨房。〕
  • 也。”
    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王说
  • 〔说:同“悦”,高兴。〕
  • 曰:“
      齐宣王高兴了,说:“
    《诗》云:“
    《诗经》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duó)之:语出《诗经·小雅·巧言》。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夫子之谓也
  • 〔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 。’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意思是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 焉。
    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曰:“
      (孟子)说:“
    有复
  • 〔复:禀报。〕
  • 于王者曰:“
    (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
    吾力足以举百钧
  •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l 〕
  • ,而不足以举一羽;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
  • ,而不见舆薪。
    (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则王许
  • 〔许:认可。〕
  • 之乎?”’
    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曰:“
      (齐宣王)说:“
    否!”
    不相信。”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
    百姓之不见保
  • 〔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见,表示被动。〕
  • ,为不用恩焉。
    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曰:“
      (齐宣王)说:“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 〔形:表现。〕
  • ,何以异?”
    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
      (孟子)说:“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
    我不能。
    我做不到。’
    是诚不能也。’
    这确实是做不到。
    为长者折枝
  •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
  • ,语人曰:“
    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
    我不能。
    我做不到。’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天下可运于掌
  • 〔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云:“
    《诗经》说:“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语出《诗经·大雅·思齐》。意思是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寡妻,正妻,一说为贤妻。御,治理。〕
    (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说拿这样的心思施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 。’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权:称量。〕
  • ,然后知轻重;
    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王请度之!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 〔危士臣:危害将士。意思是使将士处于险境。〕
  • ,构怨
  • 〔构怨:结怨。〕
  •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
  • 〔快于心:心里痛快。〕
  • 与?”
      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王曰:“
      齐宣王说:“
    否,吾何快于是!
    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
    将以求吾所大欲
  • 〔求吾所大欲: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 也。”
    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曰:“
      (孟子)说:“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王笑而不言。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曰:“
      (孟子)说:“
    为肥甘
  • 〔肥甘:指美味的食物。〕
  • 不足于口与?
    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
    轻暖
  • 〔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 不足于体与?
    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
    抑为采色
  • 〔采色:指绚丽的颜色。采,同“彩”。〕
  • 不足视于目与?
    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
    声音
  • 〔声音:指音乐。〕
  • 不足听于耳与?
    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
    便嬖
  • 〔便嬖(piánbì):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 不足使令于前与?
    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曰:“
      (齐宣王)说:“
    否,吾不为是也。”
    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曰:“
      (孟子)说:“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 〔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 ,而抚四夷也。
    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 〔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 也。”
    (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王曰:“
      齐宣王说:“
    若是其甚与?”
    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曰:“
      (孟子)说:“
  • 〔殆:恐怕,可能。〕
  • 有甚焉。
    恐怕比这还严重。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曰:“
      (齐宣王)说:“
    可得闻与?”
    (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曰:“
      (孟子)说:“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曰:“
      (齐宣王)说:“
    楚人胜。”
    楚国会胜。”
      曰:“
      (孟子)说:“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 〔方千里者九: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这是当时流行的说法。《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
  • ,齐集有其一
  • 〔齐集有其一: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
    盖亦反其本矣
  • 〔盖(hé)亦反其本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盖,同“盍”,何不。本,指仁政王道。〕
    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今王发政施仁
  •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市场上。〕
  •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涂:同“途”,道路。〕
  • ,天下之欲疾
  • 〔疾:憎恨。〕
  • 其君者,皆欲赴诉
  • 〔赴诉:奔走求告。〕
  • 于王。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王曰:“
      齐宣王说:“
    吾惛
  • 〔惛(hūn):不明事理,糊涂。〕
  • ,不能进于是
  • 〔进于是:达到这一步。〕
  • 矣!
    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
    愿夫子辅吾志
  • 〔辅吾志:帮助(实现)我的志愿。〕
  • ,明以教我。
    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
    我虽不敏
  • 〔不敏:愚钝。谦辞。敏,聪慧。〕
  • ,请尝试
  • 〔尝试:试行。〕
  • 之!”
    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曰:“
      (孟子)说:“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放辟(pì)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放,放纵。辟,不正。侈,过度。〕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 〔从而刑之:接着就处罚他们。刑,处罚。〕
  • ,是罔民也。
    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然后驱而之善
  • 〔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向善。〕
  • ,故民之从之也轻
  • 〔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轻,容易。〕
    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惟,只是。赡,足。〕
  • ,奚暇治礼义哉
  • 〔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奚,何。治,讲求。〕
    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
    鸡豚狗彘
  • 〔彘(zhì):猪。〕
  •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的&;&;畜&;/&;养,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百亩之田
  • 〔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 ,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谨庠序之教
  • 〔谨庠(xiáng)序之教:慎重办理学校教育。谨,用作动词。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 ,申
  • 〔申:申诫,告诫。〕
  • 之以孝悌
  • 〔孝悌(tì):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0〕
  •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意思是,年轻人懂得敬老,都来代劳。颁,同“斑”。戴,用头顶着物件。〕
  • 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齐桓,即齐桓公(?—前643),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前301)〕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君。
〔无以,则王(wàng)乎〕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无以,不得已。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保民〕安民,养民。
〔胡龁(hé)〕齐宣王的近臣。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
〔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舍〕释放。
〔觳觫(húsù)〕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就〕走向。
〔以羊易之〕用羊来替换它(指牛)。古人以牛为牲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
〔诸〕“之乎”的合音。
〔爱〕吝惜,舍不得。
〔诚有百姓者〕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
〔褊(biǎn)小〕狭小。
〔异〕对……感到奇怪。
〔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隐〕痛惜,哀怜。
〔牛羊何择焉〕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择,区别。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是〕这,指以羊易牛。
〔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远庖厨〕远离厨房。庖厨,厨房。
〔说〕同“悦”,高兴。
〔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duó)之〕语出《诗经·小雅·巧言》。意思是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
〔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意思是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复〕禀报。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l 
〔明〕视力。
〔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
〔舆薪〕整车的柴火。
〔许〕认可。
〔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偏偏却。
〔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见,表示被动。
〔形〕表现。
〔何以异〕怎么区分?何以,怎么用什么。
〔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挟着泰山跃过北海。太山,即泰山。北海,指齐国北边的渤海。
〔语(yù)〕告诉。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老,敬爱,后两个“老”指老人。幼,爱护,后两个“幼”指小孩。
〔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语出《诗经·大雅·思齐》。意思是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寡妻,正妻,一说为贤妻。御,治理。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说拿这样的心思施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权〕称量。
〔度(duó)〕丈量。
〔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危士臣〕危害将士。意思是使将士处于险境。
〔构怨〕结怨。
〔快于心〕心里痛快。
〔求吾所大欲〕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肥甘〕指美味的食物。
〔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采色〕指绚丽的颜色。采,同“彩”。
〔声音〕指音乐。
〔便嬖(piánbì)〕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辟〕开辟。
〔朝秦楚〕使秦楚来朝见。
〔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若〕如此。
〔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殆〕恐怕,可能。
〔邹〕当时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邹城滕州一带。
〔方千里者九〕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这是当时流行的说法。《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
〔齐集有其一〕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
〔盖(hé)亦反其本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盖,同“盍”,何不。本,指仁政王道。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市场上。
〔涂〕同“途”,道路。
〔疾〕憎恨。
〔赴诉〕奔走求告。
〔惛(hūn)〕不明事理,糊涂。
〔进于是〕达到这一步。
〔辅吾志〕帮助(实现)我的志愿。
〔不敏〕愚钝。谦辞。敏,聪慧。
〔尝试〕试行。
〔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
〔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下文的“民”指普通百姓。l 
〔放辟(pì)邪侈,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放,放纵。辟,不正。侈,过度。
〔从而刑之〕接着就处罚他们。刑,处罚。
〔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制〕规定。
〔畜(xù)〕养活。
〔乐岁〕丰年。
〔凶年〕荒年。与“乐岁”相对。
〔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向善。
〔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轻,容易。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惟,只是。赡,足。
〔奚暇治礼义哉〕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奚,何。治,讲求。
〔衣(yì)帛〕穿丝织的衣服。衣,穿。《孟子·尽心上》:“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据说西伯(周文王)“善养老者”,教民“树畜”,使老人可衣帛食肉,不致冻馁。这里所说的冻馁,与无衣无食不同。
〔彘(zhì)〕猪。
〔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下文“勿夺其时”的“时”,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
〔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谨庠(xiáng)序之教〕慎重办理学校教育。谨,用作动词。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申〕申诫,告诫。
〔孝悌(tì)〕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0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意思是,年轻人懂得敬老,都来代劳。颁,同“斑”。戴,用头顶着物件。

相关推荐

孟子

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372—前289

即孟軻。戰國時鄒人,字子輿。魯公族孟孫氏後裔。少喪父,母三遷其居,使近學宮習禮知學。受業于子思之門人。嘗至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任齊宣王客卿,終不見用。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說,以冀說服諸侯,反對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說,教人存心養性。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后世影響甚大,被認為孔子儒家學說之繼承者。宋元之際配享孔廟,稱“亞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