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鼓钟拼音版

鼓钟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4:46

全文注音

  • zhōng
  • shī
  • jīng
  •  
  •  
  •  
  •  
  • zhōng
  • qiāng
  • qiāng
  •  
  • huái
  • shuǐ
  • shāng
  • shāng
  •  
  • yōu
  • xīn
  • qiγ
  • shāng
  •  
  • shū
  • rén
  • jūn
  •  
  • huái
  • 怀
  • yǔn
  • wàng
  •  
  •  
  •  
  •  
  •  
  • zhōng
  • jiē
  • jiē
  •  
  • huái
  • shuǐ
  • jiē
  • jiē
  •  
  • yōu
  • xīn
  • qiγ
  • bēi
  •  
  • shū
  • rén
  • jūn
  •  
  • huí
  •  
  •  
  •  
  •  
  •  
  • zhōng
  • gāo
  •  
  • huái
  • yǒu
  • sān
  • zhōu
  •  
  • yōu
  • xīn
  • qiγ
  • chōu
  •  
  • shū
  • rén
  • jūn
  •  
  • yóu
  •  
  •  
  •  
  •  
  •  
  • zhōng
  • qīn
  • qīn
  •  
  • qín
  •  
  • shēng
  • qωng
  • tóng
  • yīn
  •  
  • nán
  •  
  • yuè
  • jiàn
  •  

原文

鼓钟
[先秦]诗经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对照翻译

      鼓钟将将
  •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 ,淮水汤汤
  • 〔汤汤:大水涌流貌,犹荡荡。〕
  • ,忧心且伤。
      敲响钟声,铿锵有力,淮河水奔腾浩荡,我的心中满是忧愁与悲伤。
    淑人君子,怀
  • 〔怀:思念。〕
  • 〔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
  • 不忘。
    那善良的君子啊,想起他,怎能让人遗忘。
      鼓钟喈喈
  • 〔喈喈:声音和谐。〕
  • ,淮水湝湝
  • 〔湝湝:水流貌。〕
  • ,忧心且悲。
      敲响钟声,和谐悦耳,淮河水滚滚不息,我的心中充满忧愁与悲切。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 〔回:邪。〕
    那善良的君子啊,他的品行端正无邪。
      鼓钟伐
  • 〔伐:敲击。〕
  • 〔鼛:一种大鼓。〕
  • ,淮有三洲
  • 〔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
  • ,忧心且妯
  • 〔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敲响钟鼓,节奏明快,乐声飘荡在淮河的三座沙洲上,我的内心哀伤又痛苦。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 〔犹:已。〕
    那善良的君子啊,他的德行将流芳千古。
      鼓钟钦钦
  • 〔钦钦:象声词。〕
  • ,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敲响钟声,清脆动听,弹起琴瑟,再配上笙磬一同奏响和谐之音。
    以雅
  • 〔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
  • 以南
  • 〔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 ,以籥
  • 〔籥:乐器名,似排箫。占代羽舞时边吹籥,边持翟羽舞蹈。〕
  • 不僭
  • 〔僭:超越本分,此训乱。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
    演奏起高雅的《雅》乐和《南》乐,吹籥歌舞,节拍分明,美妙无比。

注释

〔鼓〕敲击。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汤汤〕大水涌流貌,犹荡荡。
〔淑〕善。
〔怀〕思念。
〔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
〔喈喈〕声音和谐。
〔湝湝〕水流貌。
〔回〕邪。
〔伐〕敲击。
〔鼛〕一种大鼓。
〔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
〔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犹〕已。
〔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毛病。
〔钦钦〕象声词。
〔以〕为,作,指演奏表演。
〔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
〔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籥〕乐器名,似排箫。占代羽舞时边吹籥,边持翟羽舞蹈。
〔僭〕超越本分,此训乱。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