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鼓〕敲击。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汤汤〕大水涌流貌,犹荡荡。
〔淑〕善。
〔怀〕思念。
〔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
〔喈喈〕声音和谐。
〔湝湝〕水流貌。
〔回〕邪。
〔伐〕敲击。
〔鼛〕一种大鼓。
〔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
〔妯〕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犹〕已。
〔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毛病。
〔钦钦〕象声词。
〔以〕为,作,指演奏表演。
〔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
〔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籥〕乐器名,似排箫。占代羽舞时边吹籥,边持翟羽舞蹈。
〔僭〕超越本分,此训乱。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