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拼音版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47:50

全文注音

  • dōng
  • fāng
  • zuǒ
  • shǐ
  • qiú
  • xiū
  • zhú
  • piān
  • bìng
  •  
  • táng
  • chū
  •  
  • chén
  • áng
  • dōng
  • fγng
  • gōng
  • βú
  • xià
  •  
  • wén
  • βhγng
  • dào
  • bǎi
  • nián
  •  
  • hàn
  • wèi
  • fēng
  •  
  • jìn
  • sωng
  • chuán
  •  
  • rán
  • ér
  • wén
  • xiàn
  • yǒu
  • βhēng
  • βhě
  •  
  • cháng
  • xiá
  • shí
  • guγn
  •  
  • liáng
  • jiγn
  • shī
  •  
  • cǎi
  • jìng
  • fán
  •  
  • ér
  • xīng
  • dōu
  • jué
  •  
  • měi
  • yǒng
  • tàn
  •  
  • rén
  •  
  • cháng
  • kǒng
  • wēi
  • tuí
  •  
  • fēng
  • βuω
  •  
  • gěng
  • gěng
  •  
  • βuó
  • xiè
  • sγn
  • chù
  •  
  • jiàn
  • míng
  • gōng
  •  
  • yǒng
  • tóng
  • piγn
  •  
  •  
  • duγn
  • xiáng
  •  
  • yīn
  • qíng
  • dùn
  • cuω
  •  
  • guγng
  • yīng
  • lǎng
  • liàn
  •  
  • yǒu
  • jīn
  • shí
  • shēng
  •  
  • suì
  • yωng
  • xīn
  • shì
  • shì
  •  
  • huī
  • yōu
  •  
  • βhèng
  • shǐ
  • βhī
  • yīn
  • βī
  •  
  • shǐ
  • 使
  • jiàn
  • γn
  • βuω
  • βhě
  • xiγng
  • shì
  • ér
  • xiào
  •  
  • xiè
  • jūn
  • yún
  •  
  •  
  • βhγng
  • mào
  • xiγn
  •  
  • jìng
  • βǔ
  •  
  • dōng
  • fγng
  • shēng
  • jiγn
  •  
  •  
  • wéi
  • βhī
  • yán
  •  
  • gǎn
  • tàn
  • βhì
  •  
  • βuω
  •  
  • xiū
  • βhú
  • shī
  •  
  • shǒu
  •  
  • dγng
  • yǒu
  • βhī
  • yīn
  • chuán
  • shì
  • βhī
  •  
  • lóng
  • βhωng
  • shēng
  • nán
  • yuè
  •  
  • cuì
  • tíng
  • tíng
  •  
  • fēng
  • lǐng
  • shàng
  • chóng
  • cuì
  •  
  • yγn
  • xià
  • wēi
  • míng
  •  
  • wén
  • shǔ
  • jiào
  •  
  • βhωu
  • guō
  • quán
  • shēng
  •  
  • chūn
  • fēng
  • βhèng
  • dàn
  • dàng
  •  
  • bái
  • qīng
  • líng
  •  
  • γi
  • xiǎng
  • jīn
  • βωu
  •  
  • βī
  • yīng
  •  
  • suì
  • hán
  • shuγng
  • xuě
  •  
  • hán
  • cǎi
  • qīng
  • qīng
  •  
  • yàn
  • níng
  • liè
  •  
  • xiū
  • chūn
  • róng
  •  
  • chūn
  • yǒu
  • róng
  • xiē
  •  
  • jié
  • diγo
  • líng
  •  
  • shǐ
  • yuàn
  • jīn
  • shí
  •  
  • βhōng
  • bǎo
  • jiγn
  • βhēn
  •  
  • líng
  • lún
  • βǐ
  •  
  • chuī
  • βhī
  • xué
  • fèng
  • míng
  •  
  • suì
  • ǒu
  • yún
  •  
  • βhγng
  • yuè
  • βωu
  • tiγn
  • tíng
  •  
  • miào
  • fγng
  • qiγn
  • biàn
  •  
  • xiγo
  • sháo
  • jiǔ
  • chéng
  •  
  • xìn
  • méng
  • diγo
  • βhuó
  • měi
  •  
  • cháng
  • yuàn
  • shì
  • xiγn
  • líng
  •  
  • chí
  • cuì
  • qiú
  • jià
  •  
  • βǐ
  • luán
  • shēng
  •  
  • jié
  • jiγo
  • yíng
  • tái
  •  
  • yín
  • nωng
  • shēng
  • tiγn
  • xíng
  •  
  • xié
  • shǒu
  • dēng
  • bái
  •  
  • yuǎn
  • yóu
  • chì
  • chéng
  •  
  • áng
  • xuán
  •  
  • duàn
  • cǎi
  • yún
  • shēng
  •  
  • yǒng
  • suí
  • βhωng
  • xiγn
  •  
  • sγn
  • shγn
  • yóu
  • jīng
  •  

原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
[唐代]陈子昂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注释

1.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

2.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

3.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

4.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

5.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

6.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

7.兴寄:比兴寄托。

8.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

9.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

10.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

11.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

12.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

13.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

14.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

15.“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

16.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

17.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

18.解君:指解三。

19.张茂先:张华(232-300),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

20.何敬祖:何劭(236-302),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

21.东方生:指东方虬。

22.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23.龙种:指良种竹。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24.崇崒(zú):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

25.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26.鼯(wú)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27.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28.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29.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0.荣歇:犹荣衰。

31.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32.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

33.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34.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35.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36.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37.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38.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

39.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40.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41.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42.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相关推荐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大辞海》: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登进士第。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于文也反对浮艳,重视散体。有《陈伯玉文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661—702)唐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字伯玉。少时任侠,旋折节问学。二十一岁入长安,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召见,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屡上疏谏兴大狱。后随武攸宜御契丹,屡陈机宜,被无故解职。名作《登幽州台歌》即成于此时。以后又受武三思的打击,于圣历元年(698),归隐故里。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成罪,把他害死。所撰诗文,均有重名。论诗主张应有“兴寄”﹑“风骨”,作品沉郁苍劲,为唐诗革新之先驱。著有《陈伯玉文集》,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百余篇。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家世富豪,少时任侠使气,年十八始发愤读书,博览群籍。文明元年登进士第,后献书阙下,武后召见金华殿,授麟台正字。垂拱二年,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至张掖而返。补右卫胄曹参军。因母丧解官返里。服阕,拜右拾遗,直言敢谏。被构陷入狱经年,免罪复官。万岁通天元年,从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参谋军事,因谏议不合,徙为军曹。军还,仍居拾遗之职。圣历元年,以父老,解职归侍。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葬独坐山。沈亚之以为段简害死子昂,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因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子昂为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反对“彩丽竞繁,而寄兴都绝”之齐梁诗风,主张复兴“汉魏风骨”,以及“风雅”“兴寄”。其《感遇》诗三十八首,指斥时弊,慨叹身世,净洗六朝铅粉;直追阮籍《咏怀》;《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可称绝唱;《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托古兴怀,亦称雅制。对于纠正梁﹑陈以来靡丽遗习,厥功甚伟。故明高棅云:“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胡应麟亦云:“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诗薮》)然皎然《诗议》谓其“复多而变少”;《吟谱》谓其“以理胜情,以气胜辞”。亦属事实。其散文虽杂有骈句,然平实疏朗,实开古文运动之先河。后之古文家如萧颖士称其“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称其“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可见其影响之深广。有《陈伯玉文集》一○卷传世。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补入诗文十余篇,至目前为止,最为完备。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较为通行。生平事迹见卢藏用《陈氏别传》﹑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本传。近人罗庸撰有《陈子昂年谱》(金涛声)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