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去〕离开。
〔尹士〕人名,齐国人。
〔语〕告诉。
〔识〕知道。
〔为〕成为。汤武〕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君主。
〔然〕然而。
〔至〕来到齐国。
〔干泽〕追求恩泽,即追求利禄。
〔不遇〕不被君主接纳。
〔故去〕就离开。
〔三宿〕三天三夜。
〔昼〕齐国城镇名。
〔是〕这样的做法。
〔何〕何等,多么。
〔濡滞〕做事迟缓,逗留而不赶快离开。
〔士〕此指尹士。则〕就。兹〕此。
〔高子〕孟子弟子,齐国人。
〔以告〕把(此话)告诉(孟子)。
〔夫〕那。
〔恶〕怎么,哪里。
〔予〕我。
〔是〕这。
〔欲〕心愿。
〔不得已〕没有办法改变。
〔于〕在。犹〕仍然。
〔以为〕认为。
〔速〕太快。
〔王庶几改之〕齐王还有可能改变主张。
〔如〕如果。诸〕之。
〔必〕一定。
〔反予〕使我返回。
〔夫〕发语词。
〔不予追〕不想追赶我回去。
〔浩然〕像水流不止一样,在此有“逐渐”和“不断”的意思。
〔然〕如此。
〔舍〕舍弃。
〔由〕通“犹”,仍然。
〔足用为善〕足以行善政。
〔如〕如果。
〔徒〕只。齐民〕齐国百姓。
〔举〕全。
〔日〕天天。望〕期望。
〔若〕像。是〕这样的。
〔小丈夫然〕小男人的样子。
〔悻悻然〕怒气冲冲的样子。
〔见〕同“现”,显现。
〔于〕在。
〔面〕表情。
〔穷〕竭尽。
〔宿〕住宿。
〔诚〕确实。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