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
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
蜡炬:蜡烛。
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
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
一霎:一会儿。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68—1835
清浙江錢塘人,原名繼章,改名廷紀,字蓮生。道光十二年舉人。善填詞,為清詞名家。屢試不第,幽憂不振。有《憶云樓詞》。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七:项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壬辰举人。
词学图录:项廷纪(1798-1835) 字莲生,初名继章,又名鸿祚。钱塘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中举后,应礼部试不售,归益困,遂以愁病卒,年仅三十八。工词,自言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学者诵而悲之。论者谓其词有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有张炎之秀折而去其率,荡气回肠,与纳兰容若、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