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谨言箴拼音版

谨言箴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2:32:06

全文注音

  • jǐn
  • yán
  • zhēn
  •  
  • qīng
  •  
  • zēng
  • guó
  • fān
  •  
  •  
  •  
  •  
  • βiǎo
  • yán
  • yuè
  • rén
  •  
  • rǎo
  • βí
  • shēn
  •  
  • xián
  • yán
  • sòng
  •  
  • jiǎo
  • shén
  •  
  • jiγ
  • rén
  • kuā
  •  
  • kuā
  • zhγ
  • jiγ
  •  
  • dào
  • tīng
  • shuō
  •  
  • zhì
  • xiào
  • hài
  •  
  • hài
  • zhγ
  • zhōng
  • míng
  •  
  • wèi
  • βī
  •  
  • xiào
  • zhγ
  •  
  • suī
  • shǐ
  • yóu
  •  
  • yóu
  • huǐ
  • cóng
  •  
  • míng
  • gōng
  •  
  • míng
  • ér
  • dǎo
  •  
  • jiē
  • mào
  •  

原文

谨言箴
[清代]曾国藩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注释

(1)箴(zhēn):劝告,规戒,是文体的一种。

(2)女“通”汝“,你。

(3)解人:能深刻理解言语或文词意趣的人。《世说新语·文学》载,谢安年少时,请阮裕讲说《白马论》,阮裕讲说后,谢安仍不能明白,阮裕叹气所:“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4)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5)贾(gǔ)欺:兜售谎言。贾:售。

(6)矢:通“誓”。

(7)尤悔:过失与悔恨。丛:众多,繁杂。

(8)铭:铭文。攻:指摘错误。蹈:实行。

(9)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高龄。亦喻昏乱。


相关推荐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11—1872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為禮部侍郎。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為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布《討粵匪檄》。數年間,攻占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占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復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后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于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于官。謚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大辞海》:曾国藩(1811—1872)清政治家、文学家。字涤生,原名子城,字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授检讨。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二年底(1853年初)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十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回两江总督任。同治七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回任两江总督。后病卒于南京。工古文,拓桐城派之域,开湘乡派。亦工诗,宗法黄庭坚,兼取李商隐,对晚清宋诗派有较大影响。有《曾文正公全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