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答李翊书拼音版

答李翊书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0:59:53

全文注音

  • shū
  •  
  • táng
  • dài
  •  
  • hán
  •  
  •  
  •  
  •  
  • liù
  • yuè
  • èr
  • shí
  • liù
  •  
  • bái
  •  
  • shēng
  • xiγ
  •  
  • shēng
  • zhī
  • shū
  • shèn
  • gāo
  •  
  • ér
  • wèn
  • xiγ
  • ér
  • gōng
  •  
  • néng
  • shì
  •  
  • shuí
  • gγo
  • shēng
  • dγo
  •  
  • dγo
  • zhī
  • guī
  • yωu
  •  
  • kuγng
  • wγi
  • zhī
  • wén
  •  
  • suω
  • wèi
  • wγng
  • kωng
  • zhī
  • βén
  • qiáng
  • ér
  • gōng
  • zhě
  •  
  • yān
  • zhī
  • shì
  • qiě
  • fēi
  •  
  • suī
  • rán
  •  
  • wèi
  • shēng
  • yán
  • zhī
  •  
  •  
  •  
  •  
  •  
  • shēng
  • suω
  • wèi
  •  
  • yán
  •  
  • zhě
  •  
  • shì
  •  
  • shēng
  • suω
  • wèi
  • zhě
  • suω
  • zhě
  •  
  • shèn
  • ér
  •  
  • zhī
  • shēng
  • zhī
  • zhì
  •  
  • shèng
  • rén
  • ér
  • rén
  •  
  • jiāng
  • zhì
  • zhī
  • yán
  • zhě
  •  
  • shèng
  • rén
  • ér
  • rén
  •  
  • shèng
  • rén
  • ér
  • rén
  •  
  • jiāng
  • zhì
  • zhī
  • yán
  • zhě
  •  
  • wγng
  • chéng
  •  
  • yòu
  • shì
  •  
  • yǎng
  • gēn
  • ér
  • shí
  •  
  • jiā
  • gāo
  • ér
  • guāng
  •  
  • gēn
  • zhī
  • βγo
  • zhě
  • shí
  • suì
  •  
  • gāo
  • zhī
  • zhě
  • guāng
  •  
  • rén
  • zhī
  • rén
  •  
  • yán
  • ǎi
  •  
  •  
  •  
  •  
  •  
  • yòu
  • yωu
  • nán
  • zhě
  •  
  • zhī
  • suω
  • wéi
  •  
  • zhī
  • zhì
  • yóu
  • wèi
  •  
  • suī
  • rán
  •  
  • xué
  • zhī
  • èr
  • shí
  • nián
  •  
  • shǐ
  • zhě
  •  
  • fēi
  • sān
  • dγi
  • liǎng
  • hγn
  • zhī
  • shū
  • gǎn
  • guān
  •  
  • fēi
  • shèng
  • rén
  • zhī
  • zhì
  • gǎn
  • cún
  •  
  • chǔ
  • ruò
  • wγng
  •  
  • xíng
  • ruò
  •  
  • yǎn
  • ruò
  •  
  • βáng
  • ruò
  • βí
  •  
  • dāng
  • xīn
  • ér
  • zhù
  • shωu
  •  
  • wéi
  • chén
  • yán
  • zhī
  •  
  • jiá
  • jiá
  • nán
  • zāi
  •  
  • guān
  • rén
  •  
  • zhī
  • fēi
  • xiγo
  • zhī
  • wéi
  • fēi
  • xiγo
  •  
  • shì
  • zhě
  • yωu
  • nián
  •  
  • yóu
  • gǎi
  •  
  • rán
  • hòu
  • shí
  • shū
  • zhī
  • zhèng
  • wěi
  •  
  • suī
  • zhèng
  • ér
  • zhì
  • yān
  • zhě
  •  
  • zhāo
  • zhāo
  • rán
  • bái
  • hēi
  • fēn
  •  
  • ér
  • zhī
  •  
  • nǎi
  • yωu
  •  
  •  
  •  
  •  
  •  
  • dāng
  • xīn
  • ér
  • zhù
  • shωu
  •  
  • rán
  • lái
  •  
  • guān
  • rén
  •  
  • xiγo
  • zhī
  • wéi
  •  
  • zhī
  • wéi
  • yōu
  •  
  • yóu
  • yωu
  • rén
  • zhī
  • shuō
  • zhě
  • cún
  •  
  • shì
  • zhě
  • yωu
  • nián
  •  
  • rán
  • hòu
  • hγo
  • pèi
  • rán
  •  
  • yòu
  •  
  • yíng
  • ér
  • zhī
  •  
  • píng
  • xīn
  • ér
  • chá
  • zhī
  •  
  • jiē
  • chún
  •  
  • rán
  • hòu
  • yān
  •  
  • suī
  • rán
  •  
  • yǎng
  •  
  • xíng
  • zhī
  • rén
  • zhī
  •  
  • yóu
  • zhī
  • shī
  • shū
  • zhī
  • yuán
  •  
  • βí
  •  
  • jué
  • yuán
  •  
  • zhōng
  • shēn
  • ér
  •  
  •  
  •  
  •  
  •  
  •  
  • shuǐ
  •  
  • yán
  •  
  •  
  • shuǐ
  • ér
  • zhī
  • zhě
  • xiǎo
  •  
  • zhī
  • yán
  • yóu
  • shì
  •  
  • shèng
  • yán
  • zhī
  • duǎn
  • cháng
  • shēng
  • zhī
  • gāo
  • xiγ
  • zhě
  • jiē
  •  
  • suī
  • shì
  •  
  • gǎn
  • wèi
  • chéng
  •  
  • suī
  • chéng
  •  
  • yòng
  • rén
  • yān
  •  
  • suī
  • rán
  •  
  • dγi
  • yòng
  • rén
  • zhě
  •  
  • xiγo
  •  
  • yòng
  • shě
  • shǔ
  • zhū
  • rén
  •  
  • jūn
  • rán
  •  
  • chǔ
  • xīn
  • yωu
  • dγo
  •  
  • xíng
  • yωu
  • fāng
  •  
  • yòng
  • shī
  • zhū
  • rén
  •  
  • shě
  • chuán
  • zhū
  •  
  • chuí
  • zhū
  • wén
  • ér
  • wéi
  • hòu
  • shì
  •  
  • shì
  • zhě
  •  
  •  
  •  
  •  
  •  
  •  
  •  
  • yωu
  • zhì
  • zhě
  •  
  • zhì
  • jīn
  •  
  • chéng
  • ér
  • bēi
  • zhī
  •  
  • chēng
  • rén
  •  
  • suω
  • quγn
  • zhī
  •  
  • fēi
  • gǎn
  • bāo
  • bāo
  • ér
  • biǎn
  • biǎn
  •  
  • wèn
  • zhě
  • duō
  •  
  • niγn
  • shēng
  • zhī
  • yán
  • zhì
  •  
  • liáo
  • xiγng
  • wéi
  • yán
  • zhī
  •  
  • bái
  •  

原文

答李翊书
[唐代]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释

1.李翊: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时权德舆主持礼部考试,祠部员外郎陆惨为副,韩愈荐李翊于陆傪,遂中第。

2.白:启,说。李生:即李翊。足下:古代对人的尊称。

3.书辞甚高:来信立论很高远。

4.下而恭:谦虚而恭敬。

5.归:归属。有日:不久,指日可待。

6.其外之文:作为道德之外部表现形式的文章。

7.抑:不过,可是,转折连词。望孔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谦称自己对于圣人之道还是一个未能登堂入室的门外汉。

8.焉:疑问代词,哪里。

9.立言:著书立说。

10.所为者:所做到的。所期者:所期望达到的。几:近。

11.蕲:同“祈”,求,希望。

12.将:还是。至于:达到。

13.诱于势利:为眼前的势利所诱惑。

14.根:比喻道德、学问的修养。俟:等待。实:果实,喻立言作文。

15.膏:油。

16.遂:长得好。

17.沃:多,充足。晔:明亮。

18.蔼:和顺。一说原意为草木美盛,此处借指语言文辞之美。如:语尾形容词,同“然”。

19.至:达到。

20.始者:起初的时候。

21.三代:指夏商周。两汉:指西汉和东汉。

22.处:静处。忘:指遗忘外界的一切。

23.行:行动。遗:遗失。

24.俨:俨然,庄重的样子。

25.迷:迷失方向。

26.陈言:没有表现力的陈词滥调。务去:务必除去。

27.戛戛:吃力的样子。

28.其观于人: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别人看。

29.不知:不理会,不介意。非笑:非难和讥笑。

30.有年:有不少年。

31.正伪:指古书阐述道理的是非真假。

32.昭昭然:明白清晰的样子。

33.徐:渐渐地。

34.汩汩然:水流急速的样子,喻文思泉涌。

35.说:同“悦”,喜欢。

36.杂:不纯正。

37.迎而距之:试图从反面去批驳自己的文章,以检验其是否精纯。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

38.醇:同“纯”,纯粹。

39.肆:放纵,这里是可以无拘无束地去写作的意思。

40.养:修养。

41.行之乎仁义之途:在儒家“仁义”之坦途上前进。

42.游之乎诗书之源:在《诗经》《尚书》等儒家思想的源泉中遨游。

43.气盛:指文章的思想纯正、内容丰富。

44.几于成:几乎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

45.肖于器:像一件有固定用处的器物。

46.舍:不用。属诸人:完全取决于别人。

47.处心有道:心中有主见,即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来考虑问题。

48.行己有方:行为有准则。

49.希:同“稀”,少人。

50.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不敢随便褒奖自己认为可褒奖的人,贬斥自己认为可贬斥之。

51.不志乎利:用心不在于求利。 [1]  [2]


相关推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