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欲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萁之役,先轸不反命;泌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惟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并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加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楚予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蹴,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蹴、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步毅御晋厉公,栾金咸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石首御郑成公,唐苟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金咸曰: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奸也。有三不罪焉,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
癸巳,潘□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吕錡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中项,伏弢。以一矢覆命。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识见不谷而趋,无乃伤乎?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三肃使者而退。
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乃止。郤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谍辂之,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郤至曰: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乃旌于弢中。唐苟谓石首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茷。
栾金咸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金咸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
旦而战,见星未已。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乃逸楚囚。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唯命不于常』,有德之谓。
楚师还,及瑕,王使谓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师徒者,君不在。子无以为过,不谷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赐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实奔,臣之罪也。子重复谓子反曰:初陨师徒者,而亦闻之矣!盍图之?对曰:虽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侧,侧敢不义?侧亡君师,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1)鄢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2)范文子:即士燮。不振旅:军旅不振,意思是战败。
(3)先轸:箕之战中晋军主帅。不反命:不能回国复君命。
(4)泌(bi):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西北。荀伯:即荀父,泌之战中晋军主帅。不复从:不能从原路退兵,即战败逃跑。
(5)亟(qi):多次。
(6)自:如果。
(7)晦: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8)范匄(gai):范文子士燮的儿子,又称范宣子。趋进:快步向前。
(9)塞:填。夷:平。
(10)行首:行道。疏行首:把行列间的通道疏通。
(11)轻窕:即轻佻,指军心轻浮急躁。
(12)间:间,缺陷。
(13)二卿;指子重和子反。相恶:不和。
(14)王卒以旧:楚王的亲兵都用贵族子弟。
(15)蛮军:指楚国带来的南方少数民族军队。
(16)违晦:避开晦日。古人认为月末那天不适宜用兵。
(17)嚣:喧哗。
(18)犯天忌:指晦日用兵。以:而且。
(19)楚子:指楚共王。巢车:一种设有潦望楼的兵车,用以望远。
(20)伯州犁:晋国大夫伯宗的儿子,伯宗死后他逃到楚国当了太宰。
(21)虔:诚。卜:占卜。
(22)听誓:听主帅发布誓师令。
(23)苗贲(ben)皇:楚国令尹斗椒的儿子。
(24)国士:国中精选的武士。厚:指人数众多。
(25)良:精兵。萃:集中。
(26)《复》:《周易》的卦名。
(27)南国:指楚国。蹴。窘迫。
(28)元王:元首,指楚共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