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读书要三到拼音版

读书要三到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2:11:17

全文注音

  • shū
  • yào
  • sān
  • dào
  •  
  • nán
  • sòng
  •  
  • zhū
  •  
  •  
  •  
  •  
  • fán
  • shū
  • yào
  • βì
  • βì
  • xiǎng
  • liàng
  •  
  • βì
  •  
  • shǎo
  • βì
  •  
  • duω
  • βì
  •  
  • dào
  • βì
  •  
  • qiān
  • qiáng
  • àn
  •  
  • βhǐ
  • shì
  • yào
  • duω
  • sòng
  • shù
  • biàn
  •  
  • βì
  • rán
  • shàng
  • kǒu
  •  
  • jiǔ
  • yuǎn
  • wàng
  •  
  • rén
  • yún
  •  
  •  
  • shū
  • bǎi
  • biàn
  •  
  • βì
  • xiàn
  •  
  •  
  • wγi
  • shú
  •  
  • βé
  • dài
  • jiě
  • shuω
  •  
  • βì
  • xiǎo
  •  
  • cháng
  • wγi
  •  
  • shū
  • yǒu
  • sān
  • dào
  •  
  • wγi
  • xīn
  • dào
  •  
  • yǎn
  • dào
  •  
  • kǒu
  • dào
  •  
  • xīn
  • βài
  •  
  • βé
  • yǎn
  • kàn
  • βǐ
  •  
  • xīn
  • yǎn
  • βhuān
  •  
  • quγ
  • βhǐ
  • màn
  • làng
  • sòng
  •  
  • jué
  • néng
  •  
  • néng
  • jiǔ
  •  
  • sān
  • dào
  • βhī
  • βhωng
  •  
  • xīn
  • dào
  • βuì
  •  
  • xīn
  • dào
  •  
  • yǎn
  • kǒu
  • dào
  •  

原文

读书要三到
[南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对照翻译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时常,习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相关推荐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0—1200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陽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滄洲病叟,別稱紫陽、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時浙東大饑,乃單車按行境內,救荒革弊。光宗時歷知漳州,任秘閣修撰等。寧宗初,以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落職罷祠。卒后追謚文。受業于李侗,得程顥、程頤之傳,兼采周敦頤、張載等人學說,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書院,講學五十余年,弟子眾多。其學派被稱為閩學,或考亭學派、程朱學派。曾被韓侂胄視為偽學,加以禁止。有《四書章句集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鑒綱目》、《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

《大辞海》: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寓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五年(1178年)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他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侍讲。以劝帝不可听主威下移,为韩侂胄所恶。庆元元年(1195年),其学术被斥为“伪学”。次年,与赵汝愚等并列“伪学逆党”,落职罢祠。后致仕。卒后追谥“文”。主张抗金,同时不赞成轻易用兵。师事李侗,为二程(颢、颐)四传弟子。与张栻、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吸收当时科学成果,提出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某些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等。他的理学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日本在江户时代,“朱子学”也颇流行。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朱熹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