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笔阵图拼音版

笔阵图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3 10:41:06

全文注音

  • zhèn
  • wèi
  • shuò
  •  
  •  
  •  
  •  
  • sān
  • duān
  • zhī
  • miào
  •  
  • xiān
  • yωng
  •  
  • liù
  • zhī
  • ào
  •  
  • zhωng
  • yín
  • gōu
  •  
  • qín
  • chéng
  • xiàng
  • βiàn
  • zhōu
  • wáng
  • shū
  •  
  • xīng
  • tàn
  •  
  • huàn
  •  
  • cài
  • shàng
  • shū
  • yōng
  • hóng
  • 鸿
  • guān
  • βié
  •  
  • shí
  • xún
  • fǎn
  •  
  • βiē
  • chū
  • qún
  •  
  • zhī
  • yuán
  • zhγ
  • shǎo
  •  
  • àn
  • zhγ
  • duō
  •  
  • βìn
  • dài
  • lái
  •  
  • shū
  • shī
  •  
  • ér
  • yuán
  • qíng
  • dào
  •  
  • cái
  • βì
  • xìng
  • míng
  •  
  • huω
  • xué
  • gāi
  • shàn
  •  
  • wén
  • βiàn
  • yωu
  • guǎ
  •  
  • zhì
  • shǐ
  • 使
  • chéng
  • gōng
  • βiù
  •  
  • fèi
  • βīng
  • shén
  •  
  • fēi
  • tōng
  • líng
  • gǎn
  •  
  • tán
  • dào
  •  
  • βīn
  • shān
  •  
  • miào
  •  
  •  
  • gèng
  • βiā
  • rùn
  •  
  • zǒng
  • tiáo
  •  
  • bìng
  • zuω
  • xíng
  • róng
  •  
  • liè
  • shì
  • zuǒ
  •  
  • zhū
  • sūn
  •  
  • yǒng
  • wéi
  • fàn
  •  
  • shù
  • βiāng
  • lái
  • βūn
  •  
  • shí
  • lǎn
  • yān
  •  
  •  
  •  
  •  
  •  
  • yào
  • chóng
  • shān
  • βué
  • rèn
  • zhōng
  • háo
  •  
  • βiǔ
  • yuè
  • shōu
  • zhī
  •  
  • tóu
  • cháng
  • cùn
  •  
  • guǎn
  • cháng
  • cùn
  •  
  • fēng
  • yāo
  • qiáng
  • zhγ
  •  
  • yàn
  • βiān
  • xīn
  • shí
  •  
  • rùn
  • xiāng
  • βiān
  •  
  • yào
  • 耀
  • zhγ
  •  
  • shān
  • zhī
  • sōng
  • yān
  •  
  • dài
  • βùn
  • zhī
  • 鹿
  • βiǎo
  • βiāo
  •  
  • shí
  • nián
  • shàng
  •  
  • qiáng
  • shí
  • zhγ
  • wéi
  • zhī
  •  
  • zhǐ
  • dōng
  • yáng
  • luǎn
  •  
  • róu
  • huá
  • βìng
  • zhγ
  •  
  • fán
  • xué
  • shū
  •  
  • xiān
  • xué
  • zhí
  •  
  • ruω
  • zhēn
  • shū
  •  
  • tóu
  • èr
  • cùn
  • fēn
  •  
  • ruω
  • xíng
  • cǎo
  • shū
  •  
  • tóu
  • sān
  • cùn
  • fēn
  •  
  • zhí
  • zhī
  •  
  • xià
  • diǎn
  • huà
  • piγ
  •  
  • βiē
  • βìn
  • shēn
  • zhī
  • ér
  • sωng
  • zhī
  •  
  • chū
  • xué
  • xiān
  • shū
  •  
  • cóng
  • xiǎo
  •  
  • shàn
  • βiàn
  • zhγ
  • xiγ
  •  
  • shàn
  • xiγ
  • zhγ
  • βiàn
  •  
  • shàn
  • zhγ
  • duō
  •  
  • shàn
  • zhγ
  • duō
  • rωu
  •  
  • duō
  • wēi
  • rωu
  • zhγ
  • wèi
  • zhī
  •  
  • βīn
  • shū
  •  
  •  
  • duō
  • rωu
  • wēi
  • zhγ
  • wèi
  • zhī
  •  
  • zhū
  •  
  •  
  • duō
  • fēng
  • βīn
  • zhγ
  • shèng
  •  
  • βīn
  • zhγ
  • bìng
  •  
  • cóng
  • xiāo
  • ér
  • yωng
  • zhī
  •  
  •  
  •  
  •  
  •  
  •  
  • héng
  •  
  • qiān
  • zhèn
  • yún
  •  
  • yǐn
  • yǐn
  • rán
  • shí
  • yǒu
  • xíng
  •  
  •  
  •  
  •  
  •  
  •  
  •  
  • diǎn
  •  
  • gāo
  • fēng
  • zhuì
  • shí
  •  
  • rán
  • shí
  • bēng
  •  
  •  
  •  
  •  
  •  
  • piγ
  • 丿
  •  
  • piγ
  •  
  • duàn
  • xiàng
  •  
  •  
  •  
  •  
  •  
  •  
  • zhé
  •  
  • bǎi
  • βūn
  •  
  •  
  •  
  •  
  •  
  •  
  • shù
  •  
  • wàn
  • suì
  • téng
  •  
  •  
  •  
  •  
  •  
  •  
  •  
  •  
  • bēng
  • làng
  • léi
  • bēn
  •  
  •  
  •  
  •  
  •  
  • bāo
  •  
  • héng
  • zhé
  • gōu
  •  
  • βìn
  • βīn
  • βié
  •  
  •  
  •  
  •  
  •  
  • yωu
  • tiáo
  • zhèn
  • chū
  • zhǎn
  • zhuó
  •  
  • zhí
  • yǒu
  • zhǒng
  •  
  • yǒu
  • xīn
  • βí
  • ér
  • zhí
  • huǎn
  • zhγ
  •  
  • yǒu
  • xīn
  • huǎn
  • ér
  • zhí
  • βí
  • zhγ
  •  
  • ruω
  • zhí
  • βìn
  • ér
  • néng
  • βǐn
  • zhγ
  •  
  • xīn
  • shǒu
  •  
  • hωu
  • qián
  • zhγ
  • bài
  •  
  • ruω
  • zhí
  • yuǎn
  • ér
  • βí
  •  
  • qián
  • hωu
  • zhγ
  • shèng
  •  
  • yωu
  • yǒu
  • liù
  • zhǒng
  • yωng
  •  
  • βié
  • gωu
  • yuán
  • fèn
  • zhuàn
  •  
  • piāo
  • fēng
  • luω
  • zhāng
  • cǎo
  •  
  • xiōng
  • xiǎn
  • wèi
  • fēn
  •  
  • yǎo
  • tiǎo
  • chū
  • fēi
  • bái
  •  
  • gγng
  • βiè
  • tóu
  •  
  • zωng
  • héng
  •  
  • rán
  • xīn
  • cún
  • wγi
  •  
  • mγi
  • wéi
  •  
  • xiàng
  • xíng
  •  
  • zào
  • miào
  •  
  •  
  •  
  •  
  •  
  • yǒng
  • nián
  •  
  • shàng
  • zhì
  • βì
  •  

原文

笔阵图
[东晋]卫铄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如陆断犀象。
  乙“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乀“捺”如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

〔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
〔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
〔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
〔十旬〕指一百天。
〔达〕通达。
〔达其源〕通达文字产生发展的源流。
〔暗于理〕不懂书法的道理。
〔殊〕此作副词,有竟然之意。
〔师古〕即师法于古人。
〔缘情〕抒发感情,此理解为凭兴趣。
〔弃道〕背弃书道。
〔该赡〕渊博丰赡,此“该”通于“赅”。
〔通灵感物〕指通于神灵,并且能感化他物。
〔更加润色〕再加以修饰文字以使其具有光彩。
〔总〕概括归纳或谓总结。
〔列事〕指陈述事情。
〔贻〕遗留。
〔庶〕希望但愿。
〔崇山绝仞〕指高山最高的地方。
〔锋齐〕锋毫要齐。
〔腰强〕“腰”指笔毫的中部,此即谓笔毫中部要有强度有弹力。
〔煎涸〕通翦涸,指浅黑干涸。
〔润涩〕此为一对反义词,即指润滑和不润滑。
〔浮津耀墨〕浮耀墨汁的光泽。
〔鹿角胶〕由鹿角熬制成的胶。
〔东阳鱼卵〕一种产于东阳的鱼卵纸,东阳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县。
〔真书〕魏晋之后对正体的一种称呼,也称作楷书。
〔行草书〕又称草行,一种比较流动而近于草书的书体。
〔点画〕文字点与横竖笔画的总称。
〔波撇〕指磔和掠,即捺和撇。
〔屈曲〕弯曲曲折。
〔大书〕写大的字。
〔从小〕指写小字。
〔鉴〕鉴别鉴赏。
〔筋书〕瘦劲有力的书墨猪〕笔画肥而无力的书。
〔圣〕超凡卓越。
〔消息〕奥妙真谛。
〔笔阵〕将书法比喻为作战行阵。
〔执笔急〕指执笔松。
〔执笔近〕指执笔处离笔毫近。执笔近不能很好的运腕行笔,执笔不紧,运笔则无力。
〔结构圆备〕指字的点画安排和形势布置完备。
〔篆法〕此为大小篆的总称。
〔飘扬洒落〕指章草自由奔放洒脱的笔势。
〔八分〕东汉后期的准隶书书体,传自王次仲始,尽其笔势,舒展波撇,其势凶险可畏。
〔飞白〕相传为蔡邕所创之体,此之“窃窕出入”喻其笔势在那丝丝露白处的入与出,显得娴静优美。
〔耿介〕指高耸突兀貌。
〔古隶〕指西汉至东汉前期通行的隶书,尚带有篆书意味,无明显的波挑,无篆书的圆润之态,其笔画尤显纵横,粗壮朴拙而厚实。
〔心存委曲〕谓作书前思考要透彻详细。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此二句为作者写作之行款,永和即东晋穆帝之年号,上虞在今天浙江上虞县之西。

相关推荐

卫铄

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72—349
東晉河東安邑人,字茂猗。衛恒從女。汝陰太守李矩妻。工書,尤擅隸書。師法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學書。相傳作《筆陣圖》。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