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绕坟基。
但闻风声野鸟吟,岂忆平生盛年时。
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沉。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遶遶最伤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向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拟行路难〕摹拟汉乐府杂曲歌辞《行路难》而作的诗。
〔奉〕奉送。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一本作“匜”。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蒲萄,即葡萄。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冷的气候。
〔宛转〕指时序的变化。
〔时欲沉〕时将晚。
〔裁悲〕制止悲伤。裁,免除。
〔减思〕减少愁思。思,忧愁。
〔抵节〕击节。抵,侧击。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柏梁〕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年)建,在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北。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洛阳〕洛阳城。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内。
〔金博山〕错金博山炉,宫廷香炉的一种。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
〔斵〕即斫,精细地砍削。
〔镂〕镂空。凿通。雕刻的一种手法,将物体中心掏空。
〔秦女〕秦国的舞女。特指春秋时秦穆公女儿弄玉,爱好音乐,嫁给了萧史学习凤吹(吹箫作凤鸣)。夫妻欢爱相得,后双双骑凤升天。
〔携手仙〕牵手共游的仙人。应指弄玉的丈夫箫史。
〔帏〕帏幔。
〔《广韵》帏,一曰单帐。
〔麝芬〕麝香。
〔紫烟〕紫色的烟雾。燃烧后有温度的烟雾。
〔此〕指香炉。
〔终百年〕终了或终老于百年。
〔璇闺玉墀〕用美玉建筑的闺房和台阶。璇,美玉。墀,台阶上的空地。
〔椒阁〕即椒房。汉代后妃贵妇的住处用椒末和泥涂壁,取其芳香温暖,叫做椒房。
〔文窗绣户〕装饰着花纹的窗户。
〔绮幕〕用绮罗做的帏幕。
〔纤罗〕细罗。
〔蕴〕积聚。
〔藿〕藿香,一种香草。这句是说金兰穿着的细罗衣服充满藿香的芬芳。
〔差池〕一本作“参差”,不齐。这里是说燕子飞时尾翼张舒的样子。
〔景〕指日光。
〔爵〕古代的一种酒器。这句是说掀开帏幕对着大好春光饮酒自遣。
〔含歌〕歌声含而不发。
〔揽涕〕收泪。
〔凫〕野鸭子,是鸟中之低贱者。
〔别鹤〕失掉配偶的鹤,鹤是一种高贵的鸟。
〔泻水〕下泻的水流。
〔置〕放置在。
〔安能〕哪里能够。
〔行叹〕行路时叹息。
〔酌〕用勺子舀取。《说文》酌,盛酒行觞也。斟,往杯盏里倒酒。
〔以〕用以。
〔自宽〕自我宽慰。
〔断绝〕中断杜绝。犹拒绝。形容极其悲伤。
〔歌〕(再)歌唱。
〔路难〕《行路难》的简称。
〔木石〕木头和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
〔岂无感〕岂能无有感情或感觉。
〔吞声〕不出声;不说话。吞下哭泣不敢出声。无声地悲泣。
〔踯躅〕用脚踏地,徘徊不前。踯,蹬踢。躅,足迹。践踏。
〔满道〕充满道路。
〔今暝〕今夕,今夜。暝,天色昏暗,引申为日落黄昏。
〔没山去〕隐没于山岭而离去。
〔明朝〕明天早晨。
〔更出〕更换方位出现。
〔一去〕一旦离去。
〔黄泉〕黄土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亦指阴间。
〔意气〕意志和气概。情意和脾气。偏激任侠的情绪。
〔敷腴〕铺展在肚腹肥肉上。敷,涂抹。施加。腴,腹部下的肥肉。
〔数〕数次。多次。
〔相就〕主动靠近;主动亲近。
〔酤酒〕买酒或卖酒。酤,一夜酿成的酒。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
〔皇天〕辉煌的天帝。指天,苍天。皇,大。辉煌。
〔《诗》“皇矣上帝。”
〔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一说即古“椀”(碗)字。
〔丈夫〕指有所作为的男子。
〔生世〕活在世上。
〔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
〔安能〕怎能。
〔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还〕归家。
〔弄儿〕逗小孩。
〔戏〕玩耍。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蹲蹲〕丛聚茂密的样子。
〔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恻怆〕哀伤。
〔中庭〕古代富贵人家住三进大宅院。有三个庭院,前庭为公事区,中庭为会客区。后庭为家眷区。
〔先作花〕首先作成花蕊。首先开花。
〔沃若〕光盛如若。肥沃茂盛如若。润泽貌。
〔二三月〕农历二三月,仲春和晚春时节。
〔从风〕随从春风。
〔簸荡〕颠簸飘荡。
〔西家〕客居在中庭西厢房的人家。
〔悲惋〕悲哀惋惜。悲痛怅恨。
〔淹留〕掩留。滞留。长期逗留;羁留。淹,滞,久留。
〔回换〕回转变换。年岁的回转与季节的更换。
〔垢〕污秽不洁。污垢。
〔瘦削〕瘦的可以切削骨头。极瘦。
〔称意〕合乎心意。称心合意。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惆,失意。怅,不痛快。
〔徙倚〕移动和倚靠。走走停停。徘徊,来回地走,逡巡。
〔锉蘖〕砍伐幼林。锉,一作“锉”。蘖,一作“檗”。
〔黄丝〕黄色的蚕丝。
〔玳瑁簪〕亦作玳瑁簪,指玳瑁制作的发簪。
〔蕣华〕木槿花,朝开暮谢。“蕣”,即木槿。“华”古通花。
〔不终朝〕(花开)不能整个早晨。终,终久。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淹冉〕慢慢淹没。犹渐冉。
〔零落〕指草木凋落。
〔销〕销溶。
〔妖艳〕妖冶艳丽。
〔浮华〕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指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
〔辈〕之辈。一类的人。
〔诣〕前往,去到。晋谒;造访。
〔冢头〕坟头。冢,坟墓。冢茔。
〔一去〕一旦离去。
〔还期〕返还的期限或日期。
〔音词〕犹音信,言语,音辞。
〔茕茕〕孤独无依貌。茕茕孑立。
〔空陇间〕空旷的高地之间。陇,山冈高地。通“垄”。田埂。
〔独魄〕孤独的魂魄。
〔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
〔绕〕萦绕。环绕。
〔但闻〕唯有闻听。但,仅,只。
〔吟〕吟唱。呻吟。
〔岂忆〕岂能回忆思念。
〔平生〕平素;往常。
〔悲悒〕悲伤忧郁。悒,愁闲不安。
〔纵意〕放纵意愿。肆意,随心所欲。
〔熙怡〕和熙愉悦。和乐喜悦。
〔枯箨〕干枯的笋壳;竹皮。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
〔阶庭〕台阶前的庭院。
〔复青〕再返青。
〔著〕附着在。
〔故茎〕原来故旧的竹笋茎干。
〔亡灵〕死亡的灵魂或祖灵。
〔蒙〕承蒙。
〔享祀〕餐飨和祭祀。享,飨。享用。
〔倾杯〕倾倒酒杯(亡灵喝酒)。
〔壶罂〕酒壶和装酒的罂瓶。罂,罂缶(陶瓶瓦罐)。大腹小口的瓶。
〔宁及〕岂能涉及或及时。
〔时人〕当时或时下的人们。
〔生人〕活着的人。众人。
〔倏忽〕顷刻,极短的时间。形容时间或光阴迅速流逝。
〔绝电〕断绝的闪电。
〔纵意〕放纵心意。
〔高尚〕指高洁的节操。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
〔旨酒〕美酒。帝王下旨赐予的美酒。
〔佳肴〕味色上佳的菜肴。
〔相胥宴〕互相共同宴请。胥,互相。
〔竟〕竟直到。一直。
〔差得〕差点儿就得以。
〔亡忧〕灭亡忧思。
〔愁怖〕悲愁和恐怖。怖,畏惧;非常害怕。
〔胡为〕何为。为何。为什么。胡,文言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惆,失意。怅,不痛快。
〔已〕停止。
〔此曲〕指《行路难》。
〔令〕使得。
〔忤〕忤逆,抵触,不顺从。
〔阳初〕阳春之初。阳气初升。
〔雪盈岑〕瑞雪盈溢断崖。岑,小而高的山。
〔代谢〕节气的代谢。
〔交转〕(年岁的)交替回转。
〔边戍〕边境的卫戍。
〔稽沈〕滞留沉寂。稽,稽留,延迟。沈,沉。沉寂无消息。
〔执袂〕指手拉衣袖。形容分别时依恋不舍。
〔迩来〕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近来。迩,近。
〔淹寂〕淹没沉寂。
〔无分音〕无有半分的音讯。
〔朝悲〕早晨的悲伤。
〔遂成滴〕遂既成为泪滴。
〔绕绕〕萦绕于心。弯曲缠绕。
〔膏沐〕洗发润发。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
〔《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久不御〕很久没有梳理。
〔蓬首〕蓬松的头发。
〔乱鬓〕杂乱的鬓发。
〔簪〕发簪。
〔徒飞〕徒然飞扬。
〔轻埃〕轻微的尘埃。
〔空帷〕空虚的门帷。空无人影的帷幔。
〔粉筐〕盛脂粉的竹筐。
〔黛器〕画黛眉的器皿。
〔靡〕浪费。
〔苦〕苦于。
〔惕惕〕指惊恐不安心绪不宁貌。
〔怀悲〕胸怀悲伤。
〔喈喈〕鸟叫声。
〔素髭〕白胡须。
〔向〕原作‘何’,从钱振伦校。
〔孀居〕独居。
〔窅窅〕形容遥远。
〔音尘〕音讯。尘,指来人身上的尘土,喻来人或信使。
〔胡笳〕胡人的一种吹奏乐器。木制管身三孔芦为簧,类似笛子。
〔得留颜〕希望留住过去的容颜。留颜,犹驻颜,使容颜不衰老。
〔轗轲〕坎坷。道路不平,喻人生曲折多艰或不得志。
〔欲何道〕想要如何说道。
〔绵忧〕绵长的忧虑。
〔摧抑〕摧折压抑。挫折压制。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宫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
〔山隅〕山角,山曲。
〔黄垆〕黄泉,坟墓。
〔阴且寒〕阴湿并且寒冷。
〔唯蒙〕唯有承蒙。
〔信得〕相信得以。信,放任。随便。诚然。
〔故〕因故,所以。同“固”,原来,原本。
〔摧折〕毁坏;折断。挫折。
〔强〕强行。强迫。
〔如削〕如刀削一般。严苛锐利貌。飞快貌。
〔零落〕凋零散落。
〔不胜〕不能胜任。禁不住。
〔冠〕戴冠帽。
〔春鸟〕春季的群鸟。
〔初至时〕初期到来的时候。
〔含青〕蕴含青翠色。
〔俱〕都。全。
〔作花〕开花。
〔箫索〕萧索。荒凉冷落,萧条凄凉。索,索然无味。寡淡。
〔一旦〕一天之间。有朝一日。
〔至〕来到。
〔竟得〕究竟得以。
〔光华〕光阴的精华。光芒,光彩。
〔流迈〕流淌超越。犹流逝。谓传播远方。
〔相饶〕互相饶恕。饶恕;宽容。
〔怨恨〕埋怨和遗憾。
〔不由人〕由不得人。不由,犹不容。禁不住。
〔仕〕出仕做官。出任官职。
〔余当〕我(出仕)应当在。余,我。
〔弱冠〕男子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冠帽,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冠,皮冠,帽子。
〔辰〕时辰。
〔莫言〕不要言说。
〔委〕委身于。
〔会应〕一会儿应当。犹会当。总会应当。
〔苏息〕苏醒呼吸。复活。休养生息。
〔遇〕逢遇。遇到。
〔穷途〕穷尽的路途。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运命〕命运和生命。
〔委〕委托于。
〔皇天〕指天,苍天。天道。
〔樽〕木质酒樽。后指各种酒杯。尊,指金属或玉石酒杯。后通用。
〔九酝〕九酝春酒。经过重酿的美酒。《四民月令》称正月所酿酒为春酒。“九酝春酒”恰是在“腊月二日清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施去曲滓便酿”的春酒。
〔莫惜〕不要吝惜。
〔直须〕应当。竟至于。
〔优游〕优哉游哉。悠闲自得从容洒脱。指生活悠闲自在。优,舒适美好。游,各处从容地行走。
〔卒〕完毕,终了。
〔何带〕为何携带。一说‘何劳’。
〔辛苦〕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辛勤劳苦。
〔事〕事奉。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大辞海》: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称鲍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表现了对当时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不满。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也擅赋及骈文。所作乐府《拟行路难》十九首(一作十八首)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较有名。有《鲍参军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字明远。文辞赡逸。以诗谒临川王刘义庆,为义庆所赏,擢王国侍郎。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子顼起兵失败,他被乱兵所杀。以文才驰名当世,与谢朓并称“鲍谢”。有《鲍参军集》传世。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东海(今山东苍山南)人。出射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旅他乡,受尽坎坷。宋孝武帝时,曾任中书舍人。后任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在荆州为乱军所杀。擅长诗、赋,其乐府诗对后世影响尤大,其中不少是描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的生活,如“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就写出了边塞战场的动人景色。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十八首,表现出强烈的愤世激情。有《鲍参军集》。来源: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1063-10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