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拼音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2:41:22

全文注音

  • liù
  • yuè
  • èr
  • shí
  • wàng
  • lóu
  • zuì
  • shū
  •  
  • běi
  • sòng
  •  
  • shì
  • hēi
  • yún
  • fān
  • wèi
  • zhē
  • shān
  •  
  • bái
  • tiào
  • zhū
  • luàn
  • chuán
  •  
  • juγn
  • fēng
  • lái
  • chuī
  • sàn
  •  
  • wàng
  • lóu
  • βià
  • shuǐ
  • tiān
  •  
  • fàng
  • shēng
  • biē
  • zhú
  • rén
  • lái
  •  
  • zhǔ
  • huā
  • dào
  • chù
  • kāi
  •  
  • shuǐ
  • zhěn
  • néng
  • lìng
  • shān
  • yγng
  •  
  • fēng
  • chuán
  • jiě
  • yuè
  • péi
  • huí
  •  
  • líng
  • bái
  • qiàn
  • lùn
  • qián
  •  
  • luàn
  • qīng
  • guǒ
  • 绿
  • pán
  •  
  • cháng
  • βīn
  • huì
  • líng
  • guàn
  •  
  • zhì
  • liú
  • jiāng
  • hγi
  • jiā
  • cān
  •  
  • βiàn
  • huā
  • yóu
  • lán
  • ráo
  •  
  • βì
  • βié
  • fēng
  • shī
  • 湿
  • cuì
  • qiáo
  •  
  • βiàn
  • fāng
  • zhωu
  • shēng
  • ruò
  •  
  • ér
  • shí
  • chǔ
  • zhāo
  •  
  • wèi
  • chéng
  • βiγo
  • yǐn
  • liáo
  • zhωng
  • yǐn
  •  
  • cháng
  • βián
  • shèng
  • zàn
  • βián
  •  
  • běn
  • jiā
  • gèng
  • ān
  • wγng
  •  
  • βiāng
  • hγo
  • shān
  •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对照翻译

  • 〔注: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 黑云翻墨
    •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 未遮
    • 〔遮:遮盖,遮挡。〕
    • 山,白雨
    •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 跳珠
    •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 乱入船。
      乌云翻滚,就像有人泼下了一盆墨汁,但在天边却露出了一段山峦,显得格外清新明亮,大雨砸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如同白色的珍珠和碎石,飞溅到船里。
      卷地风来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 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突然间,狂风席卷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西湖的湖水依旧碧波荡漾,温柔明媚。
      放生鱼鳖
    •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 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放生的鱼鳖追逐着人们游来游去,四周开满了不知是谁种下的荷花。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
    •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 解与月裴回
    • 〔裴回:即徘徊。〕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仿佛能感觉到山在随着水波一俯一仰地晃动,而飘荡的小船也似乎懂得与月亮徘徊留恋。
      乌菱
    •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
    • 白芡
    • 〔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 不论钱,乱系青菰
    • 〔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 裹绿盘。
      湖中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花钱买,水中的雕胡米就像装在绿色盘子里一样自然。
      忽忆尝新
    •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 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忽然想起曾在会灵观品尝新谷的情景,如果要长期漂泊在江海之上,一定要多吃饭,保重身体啊。
      献花游女
    • 〔游女:出游的女子。〕
    • 木兰桡
    • 〔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 ,细雨斜风湿翠翘
    •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采莲女坐在木船上,把刚摘下的荷花递给游人,细雨斜风中,她们头上的翠翘也被打湿了。
      无限芳洲
    •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
    • 生杜若
    •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 ,吴儿
    •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 不识楚辞招。
      小洲上芳草丛生,还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怎么能一一认得呢?
      未成小隐
    • 〔小隐:谓隐居山林。〕
    • 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既然无法隐居山林,那就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反而能得到长久的悠闲,胜过短暂的清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留在这里又能去哪里呢,况且,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如此美丽的湖光山色啊。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裴回〕即徘徊。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
    〔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相关推荐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6—1101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洵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再中制科。為鳳翔府簽書判官,召試得直史館,攝開封府推官。神宗熙寧中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中,因詩托諷,逮赴臺獄,后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饑疾并作,軾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軾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為翰林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后貶惠州。紹圣中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尋病逝常州。謚文忠。所作詩文清新暢達,作詞豪放,開拓內容,突破綺靡詞風,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