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垢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不求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忲。
岁燠有时寒,月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邃憝。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涂,奚事中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相终古,曾不愿乎外。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11—1872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為禮部侍郎。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為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布《討粵匪檄》。數年間,攻占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占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復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后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于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于官。謚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大辞海》:曾国藩(1811—1872)清政治家、文学家。字涤生,原名子城,字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授检讨。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二年底(1853年初)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十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回两江总督任。同治七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回任两江总督。后病卒于南京。工古文,拓桐城派之域,开湘乡派。亦工诗,宗法黄庭坚,兼取李商隐,对晚清宋诗派有较大影响。有《曾文正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