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吕郤〕即吕甥郤芮,都是晋惠公晋怀公的旧臣。
〔晋侯〕指晋文公重耳。
〔寺人披〕即勃鞮。寺人,即后世所说的宦官。披,人名。
〔见〕谒见。
〔蒲城之役〕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之后,又想捕捉公子重耳和夷吾,然后使骊姬的儿子奚齐继承君位。鲁僖公五年(前年),晋献公使寺人披攻打重耳居住的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逼令重耳自杀,重耳逾墙逃走。
〔女〕通“汝”。下文中“女”同。
〔狄〕春秋时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
〔田〕也写作“畋”。打猎。
〔渭〕渭河。
〔为惠公来求杀余〕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继位,即晋惠公。晋惠公六年(前年),派寺人披到狄国去谋杀重耳,由于重耳事先得知消息,谋杀未成。
〔祛〕衣袖。寺人披在蒲城追捕晋文公时,曾把他的衣袖割断。
〔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鲁庄公九年(前年),鲁国帮助齐国公子纠和齐桓公小白争君位,战于乾时(在今山东临淄东南)。管仲当时辅佐公子纠,在战争中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后来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劝说,不念旧恶,仍然重用管仲。置,弃。这里是搁置的意思。
〔刑臣〕寺人披受过宫刑,所以这样自称。
〔秦伯〕指秦穆公。
〔王城〕在今陕西大荔东。
〔己丑〕三月二十九日。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